西红柿市长

个人简介:

累计积分:1440

发布书摘:12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11-24

小学课堂观察

徐丽华主编的《小学课堂观察》是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组织审定的高等院校小学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内容主要围绕开展小学课堂观察所会碰到的问题展开,诸如什么是课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徐丽华
  • 出版社:
  • 定价:26.50元
  • ISBN:9787040352252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7-11-24 摘录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教师教育观察的自觉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助提高教师观察的敏感度。
    二)开展职前教师观察力的培养
    如前所述,教师观察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师范生对小学教学实际并不清楚。所以,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其重要。课堂观察需要理论的指导、方法的运用,反之,观察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又能丰富观察理论,提高观察者的理论水平和观察教师在特定教育情境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也要在新的育实践中得到灵活应用。特别是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可一边上课,一边安排他们到小学去开展课堂观察实践
    (三)加强在职教师观察实践的指导性
    教师观察力与特定的教育情境有关,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同时教师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特别是对观察的原理、观察的方法与技术的学习,以克服观察的盲目性。另外,对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还要运用教育理论进行分析,以明了这些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
    如新入职的小学教师,可通过研讨教学设计、走进课堂、开展课后点评、研讨教学案例、引领教学科研等方式,在拉近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同时,力求快速转入教师角色,适应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为加强对观察的实践指导,可采取以下几个环节:(1)把视频录像转换为文本;(2)比较分析录像与文本,确定课堂分析维度(3)通过举实例、分析统计数据等手段,借助定性与定量研究对每维度进行分析;(4)总结、研究结论;(5)提出后续的研究方向。对新教师同一内容先后的两次课,可分别从教学内容呈现、课堂活动、教师语言、教学效果这四个维度进行指导,以求第二次课在第
    次课分析的基础上有所改进。通过对两次课的分析,执教者在教学内容呈现、课堂活动时间分配、教学语言、教学效果等方面会有明显改进。执教者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从侧面说明教师指导者是加速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说明课堂观察、分析、改进是加速新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
    教师观察力是开展课程观察,进行行为研究的必备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之一。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11-24 摘录
    教师观察力发展还与其专业化发展阶段有密切关系。教师专业化
    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历经初职型教师、经验型教
    师和专家型教师三个阶段。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这三个阶段,教师观
    察力的发展水平也是逐步提高的。
    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为初职型教师,由于不熟习教学内容,
    教学经验不足,往往不能安排好教学内容,讲课节奏也掌握不好,容
    易讲得过快,急于把准备好的讲课内容讲完。这个阶段的教师主要关
    心的是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和表现,在组织班级教育活动中主要关心
    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至于其他就不大顾得上了。所以,初职型教
    师的课堂观察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当教师慢慢把握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之后,就会把注意力转移
    学科知识教学上,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上,这就是经
    师,其课堂观察是以学科为中心的。
    经过较长的教师职业生涯,教师发现并非自己教得越多,学生就
    学得越好。他们开始考虑如何使学生对所教的内容感兴趣。在这个阶
    段,教师开始认识到学习光靠教师是不行的,还要靠学生自己的积极
    性。于是教师把学生看成积极的学习者,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也注重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进一步,教师把学生看成独立的学习者,教师相对减少教授活动,以便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注重启发、点拨,学生的独立性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越来越高,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这一阶段,即
    为专家型教师,其课堂观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总之,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观察也经历了
    从关注自己到关注学科最后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职业发展阶段对观察力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11-24 摘录自第 208 页

    教师观察力的发展与提高
    从上一节可知,教师观察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观察力具有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教育实践的情境性、教育理论的指导性等特征,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智力和环境是影响教师观察力高低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观察力呢?本节将探讨教师观察力的发展与提高策略。、教师观察力的发展教师观察力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虽和先天素质—眼、耳、鼻、舌、身等生理机能和身体状况有关,但这种关系不大,因为就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方面的先天素质差别不大,人的感知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在内,更多是后天实践和培养的结果。教师观察力的发展经过着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在教师观察力开始形成阶段,教师的观察往往是不熟练的,是被动的,是与教育教学相脱离的,是外部强加和要求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不能主动全面地观察,而是顾此失彼式地观察。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丰富,通过观察理论的学习和观察实践的培养,慢慢地才能够跟随教育教学进程主动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随时调整教育教学行为。这时我们说,其观察力已经形成,并且到了主动观察阶段。教师现察力发展的较高境界是观察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观力与专业直觉融为一体,观察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专家型教师就具有专业眼光,其观察力发展就达到了较高境界。
    提高有阶段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11-24 摘录自第 207 页
    影响教师观察力的因素:1.教师个人因素①教育理念②职业道德③智力(观察力水平影响观察的目的,精确,顺序,控制能力都会较强)④实践经验
    2.环境因素 ①物理环境②精神环境(师生关系,班级风气,学生状态)
    影响因素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11-24 摘录自第 202 页
    (二)教师观察力培养的意义
    1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将促进教师教育培养方式的改革
    随看教师专业素质内涵的拓展,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也将发生新技变。特别是教师观察力的培养,与特定的课堂、特定的学生、特的观察力水平(专业眼光)密切相关。因而,如果教师专业的培养仍然沿用以往的纯理论的课堂讲授模式和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将收效甚微。现在需要对教师培养方式进行变革。

    2.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观察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如新教师在课堂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般会关注自已的外形以及自己对教学内容、时间的把握,还没有能力去仔细观察课堂,而老教师则能自如地展开教学,并根据课堂情况调整自已的教学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教师的观察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
    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
    意义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