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2-28
霸权之后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增订版)》是一项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合作现象的全面研究。在没有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那样的单个国家主导的情况下,合作能够持续下去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罗伯特·基欧汉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定价:42.00元
- ISBN:9787208099531
-
与那种粗糙的“基础性力量模型”不一样,一种经过提炼的改良的霸权稳定论,不会断定权力和领导权之间存在自动的联系。在经过提炼的霸权稳定论中,霸权被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个国家是足够强大的,能够维持管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规则,而且它愿意这样去做
( Keohane and Nye,1977,p.44)。这种解释框架仍然强调权力的意义,但是它比粗糙的权力理论更加重视强国的国内特征。它并不假设国家实力会自动产生激励性的因素,将力量投射到海外。因此,在经过提炼的霸
权稳定论中,国内态度、政治结构以及决策过程等因素是并重的 -
霸权稳定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应用,一个重要的含义是把霸权的概念界定为物质资源上的优势。其中,四项资源非常重要:霸权国家必须控制原料、资本的来源、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
-
潜在的权力也可能源于某国出口市场的规模。切断某一特定国家进入自己的市场,而允许其他国家继续进入,是一种“有力的、在历史上的确是重要的经济权力武器” ( Mckeown,1983a,p.78)。相反,为了换取对方的妥协或顺从,向其开放自己国内巨大的市场,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影响手段。某国内部的市场越大,该国政府对关闭或开放其市场的自由度越广,那么其潜在的经济权力就越强。1美国与中国的典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