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选择。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孙瑞雪
  •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 定价:35.00元
  • ISBN:9787512705722
  • 2019-12-09 20:38:14 摘录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这不是爱;“这个东西你怎么又弄坏了?”这不是爱。如果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你拉着他的双手对他说:“妈妈爱你,但是这个事情不可以这样。”这是爱;如果你的压力过大,自己开始发脾气,控制不了自己了,你对孩子说:“妈妈现在情绪不好,妈妈需要独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但妈妈的情绪跟你没有关系,不是你的错。是因为妈妈工作的压力。”这是爱。
    所以,爱从来都是点点滴滴地表现在生活中。它不可能抽象地隐藏在我们的大脑中。你对孩子说:“你怎么穿这件衣服啊?”孩子说:“我喜欢。”你说:“这件衣服不好看,不许穿,简直是小流氓的穿着。”这不是爱,这是更爱你自己。你不能用你的孩子服务于你的目的。你看到丈夫不回来,对孩子说:“去,让你爸爸赶紧回来,去跟他说。”这不是爱,你是在利用你的孩子做自己的事。
    生命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被造就出来的。你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就依赖于这样点点滴滴的生活的情景,而不取决于你大脑中的某一个愿望。所以,所有的愿望都取决于你在眼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去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2-09 20:35:22 摘录
    爱孩子,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爱绝不是表现在你的头脑里,爱不是你想到这样爱孩子就可以爱孩子不是这样的。爱表现在你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每个想法,每个意识中,它表现在你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2-09 20:34:52 摘录
    老师爱你就是因为你是你,不因为任何别的原因。我不因为你故事讲得好、我不因为你考试考了100分,我不因为你今天做了什么事情,我因为你本身,你本身就足以让我来爱你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至尊状态。生命是高贵的,由于生命的高贵,所以他生命浑然表现出来的能量就是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2-09 20:33:27 摘录
    人类不可以没有爱,不管今天在座的每个人,你有多么高的成就,你有多么想体现你的价值,人类有一个最根本的愿望就是获得爱与被爱,关注与被关注,认同与被认同,自我价值感,尊重以及安全感,这几样东西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不管是一个小孩、婴儿或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年人,还是一个老人,无论是你还是任何人,都有着这些最根本的心理需求,而这样的需求不取决于你做了多么大的成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2-09 20:31:12 摘录
    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在给孩子爱。孩子考试没考好,你会这样说:“你怎么才考60分?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天天玩游戏,这样能考好吗?“你丢人不丢人……”你是否和孩子一起坐下说:“妈妈和你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概念不清?是思路不清?是孩子的认知年龄不到学这些的时候?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孩子尚未到抽象思维的时候?还是心理年龄不到?等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2-09 20:29:47 摘录
    成足以表达的思维和逻辑的语言能力。究竟儿童是透过什么来和父母沟通的呢?用生命,用生命中的情绪、感觉和心灵来和成人产生连接的。每一个母亲必须启动这种高级的生命形态,放下成人思维和成人惯有的与人交往的模式。只要是妈妈,最终都可以发现一个秘密:你的孩子不用听你说什么,他直接可以感觉到你话语的背后的真实含义,常常是你自己都未觉察到的潜意识。比如当你焦虑的时候,孩子就会哭闹得越发厉害,这正是你内在焦虑的投射。这样孩子越哭,父母也就越焦虑,你假装平和是没用的,说什么他都不会听的,孩子具有高度的感知真相的能力。如果你说什么,孩子都可以听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特别的简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2-09 20:26:39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10 22:16:06 摘录
    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相比,我们落后了一个世纪。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是由我们成人教育出来的,可上世纪初这个教育观点在国际上已经开始产生了变革:儿童将依靠自己的内在精神发展自己。可我们今天依然认为,教育是以发展孩子智力、掌握知识为首要任务。20纪初,人们已经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差别在于,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生命,极大地发展人性和开发人的潜力。这样一个观念要深入人心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05 21:02:11 摘录
    所以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明确地告诉我们:父母对儿童真正的爱就是关心他的成长。这是你所能够做到的最好的。因为关心人的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其艰难的过程。如果一个母亲关心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还意味着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的兴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05 20:55:40 摘录
    我儿子5岁的时候每天让我上楼抱,下楼抱,坐车子从来不坐到我后面,爬到我身后,双手搂着我脖子,我从车上下来,再把他放下来。许多人说:“这么惯,把他惯坏了。”我想,他需要这种感觉就给予他,我感觉这不会宠坏一个孩子。爱怎么可能让一个孩子变坏呢?帮助孩子成长吧,因为孩子太无助,因为我们是孩子能拥有的一切。如果做妈妈的不去维护孩子成长的过程,想一想,这个世界还能有谁做得到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05 20:53:07 摘录
    一个正常儿童不会这样做的,他才刚刚生下来几年,他所有的精力跟他内在所有的需求都不断地告诉他“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发展自身”。他的每一分钟都要让他活动再活动,但这个孩子却坐在那儿编故事,这像是一个老人做的事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05 20:40:14 摘录
    如果一个人,在他童年的整个过程中,他的整个活动实体化了,他的人格状态就形成了,他作为一个人就站立起来了。但很多人不是这样,童年时代完不成实体化这个过程,只能处于神游状态,等待成人创造他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31 22:08:09 摘录
    如果一个成人的生命是一成不变的,他的个性就很僵硬,他一成不变,他就没有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每个人一旦处在变化中,他就会像一条河变得有了生机。你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否则你永远无法感知你的孩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9-05-31 22:06:54 摘录
    知其然也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一个结果,因为孩子感兴趣,所以反复练习,因为反复而专注,因为专注而产生了自我控制能力,因为有了自我控制力而有了意志,有了意志力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上。所以知其然只是一个工具,借助它使儿童自我发展,这本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学习变成了附带物。但是当我们把这一切反过来,把学习和知识作为最终目的时,孩子的灾难就来了。我们知道,很多灾难的根源在于此。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9-05-29 22:35:52 摘录
    所以很多人发现,有的人没有受过教育,却能发展得很好,有的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却活得一塌糊涂。这至少说明了一点:你读了许多书,但依然可能缺乏能力。如果你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看别人、看世界,你的心情会很舒畅。如果你觉得处处险境,事事难办,总有人在算计你或阻挡你,你就会分心、沮丧,就没有办法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问题上。琐碎把我们束缚在了小事上,远离了人生目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