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工:以爱疗愈内在的恐惧》主要内容简介:内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觉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赋智慧和感受感觉的能力,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克里希那南达&阿曼娜
  •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9787540750749
  • 2016-09-19 11:54:42 摘录自2页
    当然,在无意识里的许多东西会想避免去看清楚我们的恐惧。而这种逃避却造成了一个充满恐具的自我感只想为自己辩护和防卫。我们还不认识自己的真貌,许多我们的行为都受恐惧驱动。当我们的意识成长并面对我们的恐惧时,我们更可以穿越这层幻象阴影,迎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在那里当下如是地感受。我们就从恐惧的作为进入了爱的作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6-09-19 11:54:31 摘录自1页
    我想到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或多或少都和恐惧的感受有些关联。像害怕失去、怕被处罚、怕被骂、怕被批判、怕被拒绝、怕孤单和被遗弃、怕求生存、怕被看穿、怕被羞辱、患得患失、怕太亲密、怕被当面质问和生气,或是怕失去控制。然而每当我穿越一个重要的恐惧,学会在当中放松、放下时,代表我又进人到一个更深层的自我发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6-09-19 11:54:19 摘录自2页
    在“花园”中,世界应该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空间中表达他或她自己,在花园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都是被接受的,在这个世界中的最高价值是接受本来的面目,大家互相支持去学习爱自己,无须比较,只要尽情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天赋就好了,我们要学的是将别人视为资源,而非威胁。也许,我们心里会比较想过着“花园”中的生活,而我们的心智和行为却依然停留在“从林”里。要改变我们的视野,需要一些意识上的微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6-09-19 11:54:04 摘录自6页
    即使每个人有个别差异,但我们都面对着共同的课题。也许更深入而言,我们都在寻找着相同的东西,一种能接纳自己、爱自己的能力,并将这种爱的能力与人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19 11:53:52 摘录自4页
    人性中脆弱的自然状态是:柔软、接纳,开放和幸福感,然而,在受伤之后,失去了内外的信任,脆弱感也就混杂了害怕,孤寂和羞愧,中间这一层变成了―个令人害怕、孤立、羞愧的空间。经历了社会和宗教多年来成功的洗礼之后人们已变得顺服,不得不压抑个人的狂野、性意识和真实感受。这是因为独立的个体性会:让那些需要掌控孩童的人感受到威胁,也会唤起他们太多的害怕。害怕和内疚通常会被使用来压抑小孩的生命能量,让我们忘掉真实的自我。我们的父母师长和宗教权威人物(每人尊崇的各有不同)都是这个压抑过程的无名工具。
    然而,他们还能怎么做呢?他们自己也同样在这个压抑工具下求助无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6-09-19 11:53:36 摘录自5页
    保护层设法让自己不要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和害怕。我们会用尽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例如,压缩自己的生命能量和经验,让自己处于安全的状态;用上瘾的药物或行为,让自己分心;在生活中努 力奋斗、取悦别人、退缩不前、理智化、诱惑别人、保持忙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6-09-19 11:53:26 摘录自7页
    保护层并不是一个负面的空间,是我们对它的无意识造成了它的负面性。当我们还是小孩时,必须找一个保护自己的方式,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建造了自己独特的防御风格,如果没有这层保护,我们无法安然无恙。不幸的是,我们变得太认同且依附于自己的保护层,而无意识地活在防御行为中。正由于它是这么地惯性且无意识,因此我们无法自主地选择运用或是不运用它。我们很小就构建了这些保护层,早已养成习惯而不自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19 11:53:10 摘录自8页
    我们根本不想去打开这个情绪面,因为不想去感受那份痛苦或恐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19 11:53:00 摘录自9页
    恐惧和痛苦每个人都有,也是我们生命整体的一部分,接纳自己的恐惧和痛苦、不舒服和失望,甚至是悲剧,而不进入对这些痛苦感受的抗拒,让我们对自己的本性打开了一扇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19 11:52:49 摘录自12页
    恐惧是功能失调、偏见、防御、暴力以及让人崩溃的根源。它藏身于我们相互依存、人际冲突、逃避亲密、自我糟蹋、谋略掌控、刚愎自用以及要求尽善尽美的背后。它有时也隐身在我们逃避新的人事、物以及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背后。恐惧也是许多身体疾病的根本原因,像气喘,恐慌症、皮肤过敏、消化问题、慢性病,还有慢性疲劳等症状,以上仅列举几项。
    灵性的书籍里面举的例子都没有实证研究支持,有点信口开河的赶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19 11:52:26 摘录自16页
    当我们在恐惧上进行内在工作时,将“真实”的恐惧和“情绪的恐惧”分清楚,这一点十分重要。真实的恐惧,是由一些立即的威胁所引发,不论这些威胁是什么,我们的神经系统都会适时运作,加以应对。而情绪的恐惧,是我们将过去尚未解决的创伤,带至现在的生活情境中,那是我们内在受惊吓小孩的恐惧。今天,当我们感到恐惧时,大部分不是真实的恐惧,而是情绪的恐惧。或者,可以说是深受情绪恐惧影响的真实恐惧。由于受到情绪恐惧的干扰,当我们感觉好像受到威胁时,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就变得难以区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19 11:52:04 摘录自18页
    一般来说,我们并没有以爱和悲悯之心去对待自身的恐惧。相反地,我们对待自身恐惧的方式有:
    ·假装它并不存在。
    ·用补偿方式将它阻挡在外。
    ·变成一个受害者,遇到恐惧就去责怪别人、怨天尤人。
    ·一感到恐惧就抽身。
    ·批判恐惧的出现,视之为脆弱、愚蠢,或不恰当的表现。
    ·无意识地退缩,并试图找人来照顾我们恐慌的内在小孩。
    ·每当恐惧出现时,就把它推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19 11:51:26 摘录自22页
    我们的童年多少都会经历到剥夺和暴力,缺乏赞同、注意、爱、尊重和关怀,正是我们恐慌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我们的内在小孩总在期待,但实际上却也畏惧遭受更多的伤害和遗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19 11:51:12 摘录自22页
    童年时期发生对纯真和依赖的打击,将造成我们对生存的基本恐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19 11:51:01 摘录自22页
    当心爱的人离开我或威胁要离开我时,我还是可以过得很好,但我受惊吓的内在小孩并不完全懂得这些,它仍然不时被相同的旧习气所触动,表现得反复无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