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本书初版于1967年,历经多次修订而畅销不衰,是冷战史的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深受好评。 正如书名《
……
[ 展开全部 ]
美国、俄国和冷战》所揭示的,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末两国的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的动向,由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本书强调两国国内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两国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 ◆本书亮点◆—————————————————————— 史学大家的冷战史经典 本书作者沃尔特•拉费伯尔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对外关系史学者之一,美国历史学中激进的威斯康星学派主要代表代表人物之一。本书的第一版面世于1967年冷战正酣之际,40年间历经10次修订再版而畅行不衰,成为在历史学界内外备受推崇、广为阅读的权威性、经典性的冷战史叙事文本。本书第十版吸收补充了近年来冷战史研究中的新材料和新成果,并增写了新的内容,从而呈现出历久弥新的风貌气象。 宏阔的历史视野 本书以美国和俄国之间的冲突为中心,详尽而又从容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冲突的宏大历史画卷,揭示和解说了冷战多方面的动力、内容和影响。它将美苏双方的冷战对抗上溯至两国在19世纪的历史纠葛,在主体部分中讲述和阐释了冷战中的历次重大事件和总体演变趋势,最后又把富含洞察力的史家眼光投向“后冷战”时代直至2006年的国际关系冲突,从而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历史和当代世界之间的深刻关联。 高超的叙事技巧 作者的如椽大笔之下,头绪纷繁、变动复杂的冷战史成为一幕幕贯穿着清晰的线索的鲜活灵动的历史活剧。本书不仅清晰详细地讲述美苏两国高层在冷战中的危机和“热战”、斗争和“缓和”中的决策活动,而且深刻揭示了双方对外政策与其各自国内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美国方面,影响冷战决策的意识形态、民意波动、经济走势、领导人性格、官僚机构的冲突、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博弈等多种因素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揭示。 批判的锋芒 作为激进派史学家,拉费伯尔批判的锋芒在更大程度上指向了美国,他在本书中致力于揭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自私的动机、固执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别国的错误认知和估算,以及所产生的对自身和别国所产生的灾难性的后果。书中不仅对政策精英的虚妄谬误厉声直斥,也不避对美国民众的短视盲从予以讽言讥评。这部书,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他的祖国发出的“以负责和诚实的方式来使用美国的权力”的恳切而有力的呼吁。
[ 收起 ]
作者:[美] 沃尔特·拉费伯尔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定价:49.80元
ISBN:750628754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目录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致中国读者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前言3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版序4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致谢6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引言 历史的重负(1941年以前)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章 门户开放,铁幕落下(1941—1945年)7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蜜月从未出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为开放的世界而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妄想狂或现实主义者?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毁灭世界的锅炉被造出来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2章 两个冷战宣言(1946年)27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中国局势失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中东——两个冷战宣言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德国问题与核武器控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犹疑未决中的美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3章 一个胡桃的两半(1947—1948年)4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杜鲁门主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马歇尔计划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X”文章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寻求军事安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苏联人的新政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4章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中的“别样的世界”(1948—1950年)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柏林危机与北约建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重新争夺欧洲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美国失去了中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杜鲁门政府的冬天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美国的冷战蓝图
最后,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反对与俄国进行谈判,因为强迫克里姆林宫“显著改变其政策”的条件还不够充分;第二,研制氢弹,以便抵消苏联在1954年前可能会拥有有效的核武库所带来的影响;第三,迅速发展常规武器,以便在不必打核战争的情况下保全美国的利益;第四,大幅增加税收来支付这种新的、代价高昂的军备设施所需的费用;第五,动员美国社会,包括由政府在美国民众中营造关于“牺牲”和“团结”的必要性的“共识”;第六,建立由美国人领导的强大的同盟体系;最后,通过“使俄国人民在这项事业与我们结盟”来从内部侵蚀“苏联极权主义者”。
horizon°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2-2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5章 朝鲜的战争:为了亚洲也为了欧洲(1950—1951年)8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从朝鲜的内战到朝鲜战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在全球推行攻势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麦卡锡主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美军跨过三八线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冲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6章 新问题和新面孔(1951—1953年)10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北约的战略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作为转型人物的艾森豪威尔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斯大林之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7章 别样的冷战(1953—1955年)11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美国新政府的别样冷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新视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灰色地带的挑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北约取代了欧洲防务共同体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8章 苏伊士运河的东西两边(1954—1957年)13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争夺第三世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苏联的政策转向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苏伊士运河危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美国大选与意识形态共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文化冷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六、 赫鲁晓夫攀上权力顶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9章 新边疆和老难题(1957—1962年)157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导弹差距”与《盖瑟报告》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东风与西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不确定的新阶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肯尼迪的新政府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柏林墙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六、 走向越南的泥沼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0章 东南亚及其他地方(1962—1966年)17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古巴导弹危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加速冲向越南的泥沼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美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越南战争升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1章 新的遏制:缓和之兴衰(1966—1976年)20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不稳定的缓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尼克松主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大选与缓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缓和的破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2章 从冷战到老式战争:里根和戈尔巴乔夫(1977—1989年)23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混乱的卡特外交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美苏关系中的“中国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苏联的危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卡特外交政策的崩溃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里根的反苏外交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六、 里根主义的失败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七、 旧体制、新思维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八、 冷战的转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3章 新的世界秩序,还是分裂的时代?(1989—1993年)26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苏联消失,世界分裂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天鹅绒手套与铁拳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积极地维护现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两伊战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两位总统的下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4章 后冷战时代分裂的世界:克林顿、叶利钦和另一个布什(1993—2001年9月11日)28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可预见性的终结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扩展民主和扩展市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克林顿主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军事行动的扩张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来自俄罗斯的问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六、 单边主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5章 颠倒的世界(2001—2006年)313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入侵伊拉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创造自己的“事实”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颠倒的美俄关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译名对照表35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出版后记36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目录
致中国读者1
前言3
第十版序4
致谢6
引言 历史的重负(1941年以前)1
第1章 门户开放,铁幕落下(1941—1945年)7
一、 蜜月从未出现
二、 为开放的世界而战
三、 妄想狂或现实主义者?
四、 毁灭世界的锅炉被造出来了
第2章 两个冷战宣言(1946年)27
一、 中国局势失控
二、 中东——两个冷战宣言
三、 德国问题与核武器控制
四、 犹疑未决中的美国
第3章 一个胡桃的两半(1947—1948年)45
一、 杜鲁门主义
二、 马歇尔计划
三、 “X”文章
四、 寻求军事安全
五、 苏联人的新政策
第4章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中的“别样的世界”(1948—1950年)
一、 柏林危机与北约建立
二、 重新争夺欧洲
三、 美国失去了中国
四、 杜鲁门政府的冬天
五、 美国的冷战蓝图
第5章 朝鲜的战争:为了亚洲也为了欧洲(1950—1951年)85
一、 从朝鲜的内战到朝鲜战争
二、 在全球推行攻势
三、 麦卡锡主义
四、 美军跨过三八线
五、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冲突
第6章 新问题和新面孔(1951—1953年)105
一、 北约的战略
二、 作为转型人物的艾森豪威尔
三、 斯大林之死
第7章 别样的冷战(1953—1955年)119
一、 美国新政府的别样冷战
二、 新视野
三、 灰色地带的挑战
四、 北约取代了欧洲防务共同体
第8章 苏伊士运河的东西两边(1954—1957年)139
一、 争夺第三世界
二、 苏联的政策转向
三、 苏伊士运河危机
四、 美国大选与意识形态共识
五、 文化冷战
六、 赫鲁晓夫攀上权力顶峰
第9章 新边疆和老难题(1957—1962年)157
一、 “导弹差距”与《盖瑟报告》
二、 东风与西风
三、 不确定的新阶段
四、 肯尼迪的新政府
五、 柏林墙
六、 走向越南的泥沼
第10章 东南亚及其他地方(1962—1966年)179
一、 古巴导弹危机
二、 加速冲向越南的泥沼
三、 美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四、 越南战争升级
第11章 新的遏制:缓和之兴衰(1966—1976年)205
一、 不稳定的缓和
二、 尼克松主义
三、 大选与缓和
四、 缓和的破产
第12章 从冷战到老式战争:里根和戈尔巴乔夫(1977—1989年)231
一、 混乱的卡特外交
二、 美苏关系中的“中国牌”
三、 苏联的危机
四、 卡特外交政策的崩溃
五、 里根的反苏外交
六、 里根主义的失败
七、 旧体制、新思维
八、 冷战的转折
第13章 新的世界秩序,还是分裂的时代?(1989—1993年)269
一、 苏联消失,世界分裂
二、 天鹅绒手套与铁拳
三、 “积极地维护现状”
四、 两伊战争
五、 两位总统的下台
第14章 后冷战时代分裂的世界:克林顿、叶利钦和另一个布什(1993—2001年9月11日)28
一、 可预见性的终结
二、 扩展民主和扩展市场
三、 克林顿主义
四、 军事行动的扩张
五、 来自俄罗斯的问题
六、 单边主义
第15章 颠倒的世界(2001—2006年)313
一、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
二、 入侵伊拉克
三、 创造自己的“事实”
四、 颠倒的美俄关系
译名对照表351
出版后记369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目录
致中国读者1
前言3
第十版序4
致谢6
引言 历史的重负(1941年以前)1
第1章 门户开放,铁幕落下(1941—1945年)7
一、 蜜月从未出现
二、 为开放的世界而战
三、 妄想狂或现实主义者?
四、 毁灭世界的锅炉被造出来了
第2章 两个冷战宣言(1946年)27
一、 中国局势失控
二、 中东——两个冷战宣言
三、 德国问题与核武器控制
四、 犹疑未决中的美国
第3章 一个胡桃的两半(1947—1948年)45
一、 杜鲁门主义
二、 马歇尔计划
三、 “X”文章
四、 寻求军事安全
五、 苏联人的新政策
第4章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中的“别样的世界”(1948—1950年)
一、 柏林危机与北约建立
二、 重新争夺欧洲
三、 美国失去了中国
四、 杜鲁门政府的冬天
五、 美国的冷战蓝图
第5章 朝鲜的战争:为了亚洲也为了欧洲(1950—1951年)85
一、 从朝鲜的内战到朝鲜战争
二、 在全球推行攻势
三、 麦卡锡主义
四、 美军跨过三八线
五、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冲突
第6章 新问题和新面孔(1951—1953年)105
一、 北约的战略
二、 作为转型人物的艾森豪威尔
三、 斯大林之死
第7章 别样的冷战(1953—1955年)119
一、 美国新政府的别样冷战
二、 新视野
三、 灰色地带的挑战
四、 北约取代了欧洲防务共同体
第8章 苏伊士运河的东西两边(1954—1957年)139
一、 争夺第三世界
二、 苏联的政策转向
三、 苏伊士运河危机
四、 美国大选与意识形态共识
五、 文化冷战
六、 赫鲁晓夫攀上权力顶峰
第9章 新边疆和老难题(1957—1962年)157
一、 “导弹差距”与《盖瑟报告》
二、 东风与西风
三、 不确定的新阶段
四、 肯尼迪的新政府
五、 柏林墙
六、 走向越南的泥沼
第10章 东南亚及其他地方(1962—1966年)179
一、 古巴导弹危机
二、 加速冲向越南的泥沼
三、 美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四、 越南战争升级
第11章 新的遏制:缓和之兴衰(1966—1976年)205
一、 不稳定的缓和
二、 尼克松主义
三、 大选与缓和
四、 缓和的破产
第12章 从冷战到老式战争:里根和戈尔巴乔夫(1977—1989年)231
一、 混乱的卡特外交
二、 美苏关系中的“中国牌”
三、 苏联的危机
四、 卡特外交政策的崩溃
五、 里根的反苏外交
六、 里根主义的失败
七、 旧体制、新思维
八、 冷战的转折
第13章 新的世界秩序,还是分裂的时代?(1989—1993年)269
一、 苏联消失,世界分裂
二、 天鹅绒手套与铁拳
三、 “积极地维护现状”
四、 两伊战争
五、 两位总统的下台
第14章 后冷战时代分裂的世界:克林顿、叶利钦和另一个布什(1993—2001年9月11日)28
一、 可预见性的终结
二、 扩展民主和扩展市场
三、 克林顿主义
四、 军事行动的扩张
五、 来自俄罗斯的问题
六、 单边主义
第15章 颠倒的世界(2001—2006年)313
一、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
二、 入侵伊拉克
三、 创造自己的“事实”
四、 颠倒的美俄关系
译名对照表351
出版后记369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目录
致中国读者1
前言3
第十版序4
致谢6
引言 历史的重负(1941年以前)1
第1章 门户开放,铁幕落下(1941—1945年)7
一、 蜜月从未出现
二、 为开放的世界而战
三、 妄想狂或现实主义者?
四、 毁灭世界的锅炉被造出来了
第2章 两个冷战宣言(1946年)27
一、 中国局势失控
二、 中东——两个冷战宣言
三、 德国问题与核武器控制
四、 犹疑未决中的美国
第3章 一个胡桃的两半(1947—1948年)45
一、 杜鲁门主义
二、 马歇尔计划
三、 “X”文章
四、 寻求军事安全
五、 苏联人的新政策
第4章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中的“别样的世界”(1948—1950年)
一、 柏林危机与北约建立
二、 重新争夺欧洲
三、 美国失去了中国
四、 杜鲁门政府的冬天
五、 美国的冷战蓝图
第5章 朝鲜的战争:为了亚洲也为了欧洲(1950—1951年)85
一、 从朝鲜的内战到朝鲜战争
二、 在全球推行攻势
三、 麦卡锡主义
四、 美军跨过三八线
五、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冲突
第6章 新问题和新面孔(1951—1953年)105
一、 北约的战略
二、 作为转型人物的艾森豪威尔
三、 斯大林之死
第7章 别样的冷战(1953—1955年)119
一、 美国新政府的别样冷战
二、 新视野
三、 灰色地带的挑战
四、 北约取代了欧洲防务共同体
第8章 苏伊士运河的东西两边(1954—1957年)139
一、 争夺第三世界
二、 苏联的政策转向
三、 苏伊士运河危机
四、 美国大选与意识形态共识
五、 文化冷战
六、 赫鲁晓夫攀上权力顶峰
第9章 新边疆和老难题(1957—1962年)157
一、 “导弹差距”与《盖瑟报告》
二、 东风与西风
三、 不确定的新阶段
四、 肯尼迪的新政府
五、 柏林墙
六、 走向越南的泥沼
第10章 东南亚及其他地方(1962—1966年)179
一、 古巴导弹危机
二、 加速冲向越南的泥沼
三、 美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四、 越南战争升级
第11章 新的遏制:缓和之兴衰(1966—1976年)205
一、 不稳定的缓和
二、 尼克松主义
三、 大选与缓和
四、 缓和的破产
第12章 从冷战到老式战争:里根和戈尔巴乔夫(1977—1989年)231
一、 混乱的卡特外交
二、 美苏关系中的“中国牌”
三、 苏联的危机
四、 卡特外交政策的崩溃
五、 里根的反苏外交
六、 里根主义的失败
七、 旧体制、新思维
八、 冷战的转折
第13章 新的世界秩序,还是分裂的时代?(1989—1993年)269
一、 苏联消失,世界分裂
二、 天鹅绒手套与铁拳
三、 “积极地维护现状”
四、 两伊战争
五、 两位总统的下台
第14章 后冷战时代分裂的世界:克林顿、叶利钦和另一个布什(1993—2001年9月11日)28
一、 可预见性的终结
二、 扩展民主和扩展市场
三、 克林顿主义
四、 军事行动的扩张
五、 来自俄罗斯的问题
六、 单边主义
第15章 颠倒的世界(2001—2006年)313
一、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
二、 入侵伊拉克
三、 创造自己的“事实”
四、 颠倒的美俄关系
译名对照表351
出版后记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