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是一部有关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22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书中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共28个专
……
[ 展开全部 ]
题,总计约110万字。这部著作利用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立足专题或个案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以重构苏联74年历史兴衰的主要过程。
[ 收起 ]
作者:沈志华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148.00元
ISBN:750970926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上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绪论 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俄国革命的根源
1917年革命的发生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矛盾性的结果,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宗法制文化冲突与对抗的极端表现。在沙皇政权不能继续以主动的改革来缓和矛盾的情况下,革命便成为开辟发展道路的方式。俄国近代以来失衡的结构、斯托雷平体制失败后形成的局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下矛盾的激化和事态的发展,这些因素的结合酝酿了1917年革命的爆发
horizon°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2-28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二 自发的二月革命
通常认为,二月革命后政治局面的基本特点是两个政权并存。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本质的特点是无政府主义泛滥。因此,与其说是出现了双重政权或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还不如说是在空前的无政府主义情况下存在着两个政治中心,因为实质性的问题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多了,而是政权的权威不够或者就是没有有效的政权。
horizon°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2-28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三 布尔什维克革命理论的转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走向武装夺权的十月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六 苏维埃政权与立宪会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喀琅施塔得事件始末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921年春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喀琅施塔得事件的发生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俄政府对事变的反应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俄共(布)十大的决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无情的镇压与惩罚
喀琅施塔得事件是苏维埃政权从理想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向现实的政治国家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对苏联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出于巩固政权需要的镇压一旦背离了社会公众的重要影响。出于巩固政权需要的镇压一旦背离了社会公众的选择取向,就会发生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国家权力机制的蜕变,在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制衡机制的情况下,这种蜕变就为斯大林日后的个人专制埋下了伏笔。从这个视角考察,喀琅施塔得事件所表现的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与1930年代确立的斯大林模式体制存在着内在的历史联系。
horizon°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3-1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十字路口——新经济政策研究(1921~192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新经济政策的产生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年代的几次危机提出了走市场道路还是行政命令的计划化道路问题,然而它们没有促使苏联走向市场经济,从解决办法到当权领导人的思路,走的都是行政命令的强制道路。斯大林的最后胜利意味着苏联走市场经济的最后一点可能性的消失。
horizon°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3-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三 围绕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和斗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新经济政策的阻力和终结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联官册制度与干部状况(1923~192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苏联“等级官员名册”制度的创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官册干部制度的运行及干部队伍的变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领导干部的腐败、惩治与腐败回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920~1930年代苏联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研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住房公社: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初显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独户住宅: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加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别墅: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世外桃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由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十月革命后俄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颠覆红色政权的武装干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人道主义与政治动机相结合的饥荒援助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世界性经济危机与峰回路转的苏美关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罗斯福的转变与美苏建交谈判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联30年代大清洗——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悲剧内幕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危机出现和大清洗的序幕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基洛夫遇刺事件与大清洗的开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叛国案件”审判与大清洗的高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对党政军干部的全面清洗和镇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大清洗运动的尾声及其严重后果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古拉格:苏联强制劳动经济体系的形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强制劳动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古拉格强制劳动经济体系的建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结束语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中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悲剧是这样诞生的——“卡廷事件”与战前苏波关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联对波兰战俘最初的处理措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对波兰战俘的关押和使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联对所占波兰领土的处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分类处理后在押的波兰军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芬战争和贝利亚的指令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战俘营情况通报与“减轻负担”建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处理战俘范围的扩大和政治局决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减轻负担行动”和“卡廷事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中断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关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大迁徙:苏联的特殊移民政策及其后果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关于特殊移民的基本概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特殊移民政策的两个发展阶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特殊移民问题的解决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特殊移民政策的后果和影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放弃“世界革命”:斯大林与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共产国际的解散势在必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的双重考虑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斯大林突然决定解散共产国际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解散共产国际并非一场骗局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重归集体农庄:40年代苏联农业政策的调整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战争期间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的发展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战后初期政府对集体农庄的强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货币改革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与西方合作: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1944~1947)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联合政府”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联合政府”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实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联合政府”政策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实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斯大林“联合政府”政策的破产及其原因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战后初期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对苏捷关系的个案考察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1943年苏捷条约的签订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斯大林在捷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苏联禁止捷参加马歇尔计划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博弈:苏联与战后对朝鲜的托管政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战后对朝鲜托管政策的提出与苏联的反应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对朝鲜托管政策的确立与苏联占领北朝鲜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联合委员会与苏联对托管政策的坚定立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简短的结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解禁的历史叙事:苏联核计划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1945~194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战前苏联物理学家的努力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二战期间苏联政府的推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战后发展核武器的全民总动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战前苏联敌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原因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国际犹太复国主义者与莫斯科的接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苏联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的形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苏联对以色列的援助和支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苏联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原因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悲剧的产生: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命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战争洗礼:犹委会在卫国战争中的诞生及其作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时乖命蹇:苏联国际战略的转变与犹委会的命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两难抉择:以色列建国及其对犹委会的致命影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大难临头:“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审判始末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五 结束语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摇摆于国共之间: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斯大林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斯大林左右逢源与中共独占东北的决心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苏联从东北撤军与中国内战的开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简短的结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下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难以做出的抉择:对苏联空军投入朝鲜战争的历史考察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斯大林承诺将调用苏联空军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莫斯科并不急于让中国出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金日成期待来自国际的空军援助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毛泽东急于出兵援助朝鲜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斯大林拒绝为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联空军飞越鸭绿江投入战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时代的里程碑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赫鲁晓夫路线在二十大的阐释与确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准备过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与苏共中央的收缩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文学的“解冻”——20世纪俄罗斯文学曲折发展的一个解扣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的再辉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文学的“解冻”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文学“解冻”的原因与苏共文学政策的教训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发出不同声音: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研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一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国际背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二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缘起及经过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三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私下出版物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四 党和政府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政策和措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结 语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勃列日涅夫主义与苏联侵捷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出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冷战格局下的东欧及其变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联对捷改革的反应和干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军对布拉格的武装占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分离”还是对峙?——东正教会与苏维埃政权关系研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东正教官方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东正教地下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东正教境外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东正教民间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结 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联文化政策: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十月革命初期到20年代苏联的文化政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斯大林文化管理模式的确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解冻”与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文化政策的演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公开性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从修补到重构: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形成、发展与实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最初内涵与实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转向及其目标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共党内在“新思维”实践中的分歧与斗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分崩离析:民族问题的总爆发与苏联解体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民族问题总爆发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戈尔巴乔夫对民族矛盾估计不足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共中央对民族冲突事件处置不当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迈出了第一步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俄罗斯民族分离主义给联盟的最后一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作者简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上册
绪论 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
一 俄国革命的根源
二 自发的二月革命
三 布尔什维克革命理论的转变
四 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
五 走向武装夺权的十月
六 苏维埃政权与立宪会议
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喀琅施塔得事件始末
1921年春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
喀琅施塔得事件的发生
苏俄政府对事变的反应
俄共(布)十大的决策
无情的镇压与惩罚
-
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十字路口——新经济政策研究(1921~1929)
一 新经济政策的产生
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三 围绕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和斗争
四 新经济政策的阻力和终结
-
苏联官册制度与干部状况(1923~1929)
一 苏联“等级官员名册”制度的创建
二 官册干部制度的运行及干部队伍的变化
三 领导干部的腐败、惩治与腐败回潮
四 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920~1930年代苏联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研究
一 住房公社: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初显
二 独户住宅: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加大
三 别墅: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世外桃源
由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
十月革命后俄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颠覆红色政权的武装干涉
人道主义与政治动机相结合的饥荒援助
世界性经济危机与峰回路转的苏美关系
罗斯福的转变与美苏建交谈判
-
苏联30年代大清洗——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悲剧内幕
一 危机出现和大清洗的序幕
二 基洛夫遇刺事件与大清洗的开端
三 “叛国案件”审判与大清洗的高潮
四 对党政军干部的全面清洗和镇压
五 大清洗运动的尾声及其严重后果
古拉格:苏联强制劳动经济体系的形成
强制劳动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古拉格强制劳动经济体系的建立
结束语
-
中册
悲剧是这样诞生的——“卡廷事件”与战前苏波关系
苏联对波兰战俘最初的处理措施
对波兰战俘的关押和使用
苏联对所占波兰领土的处理
分类处理后在押的波兰军官
苏芬战争和贝利亚的指令
战俘营情况通报与“减轻负担”建议
处理战俘范围的扩大和政治局决议
“减轻负担行动”和“卡廷事件”
中断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关系
大迁徙:苏联的特殊移民政策及其后果
一 关于特殊移民的基本概念
二 特殊移民政策的两个发展阶段
三 特殊移民问题的解决
四 特殊移民政策的后果和影响
-
放弃“世界革命”:斯大林与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
共产国际的解散势在必行
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的双重考虑
斯大林突然决定解散共产国际
解散共产国际并非一场骗局
-
重归集体农庄:40年代苏联农业政策的调整
一 战争期间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的发展
二 战后初期政府对集体农庄的强化
三 货币改革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与西方合作: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1944~1947)
“联合政府”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联合政府”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实施
“联合政府”政策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实施
斯大林“联合政府”政策的破产及其原因
-
战后初期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对苏捷关系的个案考察
一 1943年苏捷条约的签订
二 斯大林在捷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三 苏联禁止捷参加马歇尔计划
四 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
-
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博弈:苏联与战后对朝鲜的托管政策
一 战后对朝鲜托管政策的提出与苏联的反应
二 对朝鲜托管政策的确立与苏联占领北朝鲜
三 联合委员会与苏联对托管政策的坚定立场
四 简短的结论
-
解禁的历史叙事:苏联核计划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1945~1949)
一 战前苏联物理学家的努力
二 二战期间苏联政府的推动
三 战后发展核武器的全民总动员
-
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一 战前苏联敌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原因
二 国际犹太复国主义者与莫斯科的接触
三 苏联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的形成
四 苏联对以色列的援助和支持
五 苏联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原因
-
悲剧的产生: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命运
一 战争洗礼:犹委会在卫国战争中的诞生及其作用
二 时乖命蹇:苏联国际战略的转变与犹委会的命运
三 两难抉择:以色列建国及其对犹委会的致命影响
四 大难临头:“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审判始末
五 结束语
-
摇摆于国共之间: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
一 斯大林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二 斯大林左右逢源与中共独占东北的决心
三 苏联从东北撤军与中国内战的开启
简短的结论
-
下册
难以做出的抉择:对苏联空军投入朝鲜战争的历史考察
斯大林承诺将调用苏联空军
莫斯科并不急于让中国出兵
金日成期待来自国际的空军援助
毛泽东急于出兵援助朝鲜
斯大林拒绝为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
苏联空军飞越鸭绿江投入战斗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时代的里程碑
赫鲁晓夫路线在二十大的阐释与确立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准备过程
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与苏共中央的收缩
文学的“解冻”——20世纪俄罗斯文学曲折发展的一个解扣
一 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的再辉煌
二 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三 文学的“解冻”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四 文学“解冻”的原因与苏共文学政策的教训
-
发出不同声音: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研究
一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国际背景
二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缘起及经过
三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私下出版物
四 党和政府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政策和措施
结 语
勃列日涅夫主义与苏联侵捷
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出现
冷战格局下的东欧及其变化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苏联对捷改革的反应和干预
苏军对布拉格的武装占领
“分离”还是对峙?——东正教会与苏维埃政权关系研究
东正教官方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地下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境外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民间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结 论
苏联文化政策: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
十月革命初期到20年代苏联的文化政策
斯大林文化管理模式的确立
“解冻”与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文化政策的演变
公开性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从修补到重构: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形成、发展与实践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最初内涵与实践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转向及其目标
苏共党内在“新思维”实践中的分歧与斗争
分崩离析:民族问题的总爆发与苏联解体
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民族问题总爆发
戈尔巴乔夫对民族矛盾估计不足
苏共中央对民族冲突事件处置不当
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迈出了第一步
俄罗斯民族分离主义给联盟的最后一击
作者简介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上册
绪论 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
一 俄国革命的根源
二 自发的二月革命
三 布尔什维克革命理论的转变
四 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
五 走向武装夺权的十月
六 苏维埃政权与立宪会议
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喀琅施塔得事件始末
1921年春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
喀琅施塔得事件的发生
苏俄政府对事变的反应
俄共(布)十大的决策
无情的镇压与惩罚
-
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十字路口——新经济政策研究(1921~1929)
一 新经济政策的产生
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三 围绕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和斗争
四 新经济政策的阻力和终结
-
苏联官册制度与干部状况(1923~1929)
一 苏联“等级官员名册”制度的创建
二 官册干部制度的运行及干部队伍的变化
三 领导干部的腐败、惩治与腐败回潮
四 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920~1930年代苏联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研究
一 住房公社: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初显
二 独户住宅: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加大
三 别墅: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世外桃源
由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
十月革命后俄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颠覆红色政权的武装干涉
人道主义与政治动机相结合的饥荒援助
世界性经济危机与峰回路转的苏美关系
罗斯福的转变与美苏建交谈判
-
苏联30年代大清洗——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悲剧内幕
一 危机出现和大清洗的序幕
二 基洛夫遇刺事件与大清洗的开端
三 “叛国案件”审判与大清洗的高潮
四 对党政军干部的全面清洗和镇压
五 大清洗运动的尾声及其严重后果
古拉格:苏联强制劳动经济体系的形成
强制劳动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古拉格强制劳动经济体系的建立
结束语
-
中册
悲剧是这样诞生的——“卡廷事件”与战前苏波关系
苏联对波兰战俘最初的处理措施
对波兰战俘的关押和使用
苏联对所占波兰领土的处理
分类处理后在押的波兰军官
苏芬战争和贝利亚的指令
战俘营情况通报与“减轻负担”建议
处理战俘范围的扩大和政治局决议
“减轻负担行动”和“卡廷事件”
中断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关系
大迁徙:苏联的特殊移民政策及其后果
一 关于特殊移民的基本概念
二 特殊移民政策的两个发展阶段
三 特殊移民问题的解决
四 特殊移民政策的后果和影响
-
放弃“世界革命”:斯大林与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
共产国际的解散势在必行
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的双重考虑
斯大林突然决定解散共产国际
解散共产国际并非一场骗局
-
重归集体农庄:40年代苏联农业政策的调整
一 战争期间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的发展
二 战后初期政府对集体农庄的强化
三 货币改革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与西方合作: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1944~1947)
“联合政府”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联合政府”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实施
“联合政府”政策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实施
斯大林“联合政府”政策的破产及其原因
-
战后初期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对苏捷关系的个案考察
一 1943年苏捷条约的签订
二 斯大林在捷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三 苏联禁止捷参加马歇尔计划
四 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
-
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博弈:苏联与战后对朝鲜的托管政策
一 战后对朝鲜托管政策的提出与苏联的反应
二 对朝鲜托管政策的确立与苏联占领北朝鲜
三 联合委员会与苏联对托管政策的坚定立场
四 简短的结论
-
解禁的历史叙事:苏联核计划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1945~1949)
一 战前苏联物理学家的努力
二 二战期间苏联政府的推动
三 战后发展核武器的全民总动员
-
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一 战前苏联敌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原因
二 国际犹太复国主义者与莫斯科的接触
三 苏联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的形成
四 苏联对以色列的援助和支持
五 苏联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原因
-
悲剧的产生: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命运
一 战争洗礼:犹委会在卫国战争中的诞生及其作用
二 时乖命蹇:苏联国际战略的转变与犹委会的命运
三 两难抉择:以色列建国及其对犹委会的致命影响
四 大难临头:“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审判始末
五 结束语
-
摇摆于国共之间: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
一 斯大林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二 斯大林左右逢源与中共独占东北的决心
三 苏联从东北撤军与中国内战的开启
简短的结论
-
下册
难以做出的抉择:对苏联空军投入朝鲜战争的历史考察
斯大林承诺将调用苏联空军
莫斯科并不急于让中国出兵
金日成期待来自国际的空军援助
毛泽东急于出兵援助朝鲜
斯大林拒绝为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
苏联空军飞越鸭绿江投入战斗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时代的里程碑
赫鲁晓夫路线在二十大的阐释与确立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准备过程
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与苏共中央的收缩
文学的“解冻”——20世纪俄罗斯文学曲折发展的一个解扣
一 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的再辉煌
二 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三 文学的“解冻”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四 文学“解冻”的原因与苏共文学政策的教训
-
发出不同声音: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研究
一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国际背景
二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缘起及经过
三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私下出版物
四 党和政府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政策和措施
结 语
勃列日涅夫主义与苏联侵捷
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出现
冷战格局下的东欧及其变化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苏联对捷改革的反应和干预
苏军对布拉格的武装占领
“分离”还是对峙?——东正教会与苏维埃政权关系研究
东正教官方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地下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境外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民间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结 论
苏联文化政策: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
十月革命初期到20年代苏联的文化政策
斯大林文化管理模式的确立
“解冻”与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文化政策的演变
公开性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从修补到重构: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形成、发展与实践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最初内涵与实践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转向及其目标
苏共党内在“新思维”实践中的分歧与斗争
分崩离析:民族问题的总爆发与苏联解体
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民族问题总爆发
戈尔巴乔夫对民族矛盾估计不足
苏共中央对民族冲突事件处置不当
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迈出了第一步
俄罗斯民族分离主义给联盟的最后一击
作者简介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上册
绪论 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
一 俄国革命的根源
二 自发的二月革命
三 布尔什维克革命理论的转变
四 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
五 走向武装夺权的十月
六 苏维埃政权与立宪会议
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喀琅施塔得事件始末
1921年春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
喀琅施塔得事件的发生
苏俄政府对事变的反应
俄共(布)十大的决策
无情的镇压与惩罚
-
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十字路口——新经济政策研究(1921~1929)
一 新经济政策的产生
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三 围绕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和斗争
四 新经济政策的阻力和终结
-
苏联官册制度与干部状况(1923~1929)
一 苏联“等级官员名册”制度的创建
二 官册干部制度的运行及干部队伍的变化
三 领导干部的腐败、惩治与腐败回潮
四 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920~1930年代苏联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研究
一 住房公社: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初显
二 独户住宅: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加大
三 别墅: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世外桃源
由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
十月革命后俄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颠覆红色政权的武装干涉
人道主义与政治动机相结合的饥荒援助
世界性经济危机与峰回路转的苏美关系
罗斯福的转变与美苏建交谈判
-
苏联30年代大清洗——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悲剧内幕
一 危机出现和大清洗的序幕
二 基洛夫遇刺事件与大清洗的开端
三 “叛国案件”审判与大清洗的高潮
四 对党政军干部的全面清洗和镇压
五 大清洗运动的尾声及其严重后果
古拉格:苏联强制劳动经济体系的形成
强制劳动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古拉格强制劳动经济体系的建立
结束语
-
中册
悲剧是这样诞生的——“卡廷事件”与战前苏波关系
苏联对波兰战俘最初的处理措施
对波兰战俘的关押和使用
苏联对所占波兰领土的处理
分类处理后在押的波兰军官
苏芬战争和贝利亚的指令
战俘营情况通报与“减轻负担”建议
处理战俘范围的扩大和政治局决议
“减轻负担行动”和“卡廷事件”
中断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关系
大迁徙:苏联的特殊移民政策及其后果
一 关于特殊移民的基本概念
二 特殊移民政策的两个发展阶段
三 特殊移民问题的解决
四 特殊移民政策的后果和影响
-
放弃“世界革命”:斯大林与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
共产国际的解散势在必行
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的双重考虑
斯大林突然决定解散共产国际
解散共产国际并非一场骗局
-
重归集体农庄:40年代苏联农业政策的调整
一 战争期间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的发展
二 战后初期政府对集体农庄的强化
三 货币改革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与西方合作: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1944~1947)
“联合政府”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联合政府”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实施
“联合政府”政策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实施
斯大林“联合政府”政策的破产及其原因
-
战后初期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对苏捷关系的个案考察
一 1943年苏捷条约的签订
二 斯大林在捷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三 苏联禁止捷参加马歇尔计划
四 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
-
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博弈:苏联与战后对朝鲜的托管政策
一 战后对朝鲜托管政策的提出与苏联的反应
二 对朝鲜托管政策的确立与苏联占领北朝鲜
三 联合委员会与苏联对托管政策的坚定立场
四 简短的结论
-
解禁的历史叙事:苏联核计划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1945~1949)
一 战前苏联物理学家的努力
二 二战期间苏联政府的推动
三 战后发展核武器的全民总动员
-
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一 战前苏联敌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原因
二 国际犹太复国主义者与莫斯科的接触
三 苏联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的形成
四 苏联对以色列的援助和支持
五 苏联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原因
-
悲剧的产生: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命运
一 战争洗礼:犹委会在卫国战争中的诞生及其作用
二 时乖命蹇:苏联国际战略的转变与犹委会的命运
三 两难抉择:以色列建国及其对犹委会的致命影响
四 大难临头:“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审判始末
五 结束语
-
摇摆于国共之间: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
一 斯大林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二 斯大林左右逢源与中共独占东北的决心
三 苏联从东北撤军与中国内战的开启
简短的结论
-
下册
难以做出的抉择:对苏联空军投入朝鲜战争的历史考察
斯大林承诺将调用苏联空军
莫斯科并不急于让中国出兵
金日成期待来自国际的空军援助
毛泽东急于出兵援助朝鲜
斯大林拒绝为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
苏联空军飞越鸭绿江投入战斗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时代的里程碑
赫鲁晓夫路线在二十大的阐释与确立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准备过程
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与苏共中央的收缩
文学的“解冻”——20世纪俄罗斯文学曲折发展的一个解扣
一 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的再辉煌
二 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三 文学的“解冻”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四 文学“解冻”的原因与苏共文学政策的教训
-
发出不同声音: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研究
一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国际背景
二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缘起及经过
三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私下出版物
四 党和政府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政策和措施
结 语
勃列日涅夫主义与苏联侵捷
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出现
冷战格局下的东欧及其变化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苏联对捷改革的反应和干预
苏军对布拉格的武装占领
“分离”还是对峙?——东正教会与苏维埃政权关系研究
东正教官方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地下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境外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民间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结 论
苏联文化政策: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
十月革命初期到20年代苏联的文化政策
斯大林文化管理模式的确立
“解冻”与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文化政策的演变
公开性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从修补到重构: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形成、发展与实践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最初内涵与实践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转向及其目标
苏共党内在“新思维”实践中的分歧与斗争
分崩离析:民族问题的总爆发与苏联解体
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民族问题总爆发
戈尔巴乔夫对民族矛盾估计不足
苏共中央对民族冲突事件处置不当
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迈出了第一步
俄罗斯民族分离主义给联盟的最后一击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