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之美

去吴哥,面朝一处佛的微笑,安放现世里,你无处倾诉的心事和秘密。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蒋勋
  •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 定价:48元
  • ISBN:7535668771
未完成的塔高寺: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 梁天羽
    2019-12-22 14:13:07 摘录
    欧洲巴洛克( Baroque)时期的建筑,附加的雕饰往往繁复缛丽而失去了建筑量体本身的结构之美。到了新古典主叉( Neoclassicism)时代,刻意把建筑结构从附加的装饰中重新解放挡来。
    建筑是在废墟中才显现了它独立的美学。
    塔高寺却是因为意外的原因中止了雕饰,使整个建筑保存了结构单纯的力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YingUpUpUp
    2018-09-27 22:40:21 摘录
    公元1296年,中国元朝的成宗皇帝铁穆耳亟思征服真腊,派遣一个使节团到吴哥做情报搜集的工作。这一场计划中的战争并没有执行,却意外地由当时使节团的领袖周达观留下了一本详尽的《真腊风土记》。
    这一部书,几乎是唯一一本对强盛时代吴哥王朝忠实记录的史料。
    大约一百年后,在1431年,暹罗族入侵吴哥,屠城之后,发生了瘟疫,吴哥王朝从此覆灭,整个吴哥城被遗弃在荒烟蔓草间长达四百多年。
    欧洲的传教士在7世纪前后陆续有对吴哥文化的报道,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被译为法文、英文,成为探险者寻索古文明的重要蓝图。
    18世纪欧洲海洋霸权向全世界扩张,四处争夺殖民地,探险家对异域的好奇和军事征服同步进行。18358年法国自然学家亨利·穆奧深入热带丛林,“发现”了吴哥城,1861年他的探险报告在欧洲引起轰动,1863年法国的海军即进入吴哥,柬埔寨被强迫成为法国殖民地。
    亨利·穆奧所谓的“发现”吴哥,已常被检讨殖民主义的学者所批判。吴哥城一直存在,也一直有当地的人民在其中生活,甚至较早到此地传教的耶稣会教士也最终当地文化的独立性,并未夸张白种人的“发现”。
    吴哥王朝的“发现”始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YingUpUpUp
    2018-09-27 22:36:53 摘录
    塔高寺的石块单纯呈现石块本身的力量。
    塔高寺是一种形式的还原。
    塔高寺使美归零到只是材料和结构本身。
    塔高寺是空白的画布,是未经渲染的纸,是尚未构成旋律的音符,是正在暖身的舞者的身体,是等待被捏塑的泥土,是期待被开发的玉石,是一张没有完成五官的面孔……是天地初始时的寂静,使我静坐而不冥想。
    我为寻找美而来,却一无所得。
    我只是众多的过客之一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navita
    2016-10-22 17:06:38 摘录
    塔高寺提供了吴哥文化建筑本身最好的范例。石块上上下下的堆叠,清楚看到结构的关系。一层一层的坛城形式,石梯扶阶而上,材质和工法单纯而严密。最高处的几座象征须弥山的尖塔也已完成,只是没有雕饰,石块方整沉重的力量,结合出量体的庄严。
    吴哥王朝的雕刻,是在建筑量体堆叠完成之后才附凿上去的。雕刻的细线·镂空·旋转弯曲的图案,都一一减轻了原来石块结构的力量,使原来石材的庄严沉重变成轻盈华丽。有了塔高寺,我们可对比出建筑自身的力量,也可以印证雕刻参加进建筑之后美学形式的转换。
    塔高寺的石块单纯呈现石块本身的力量。塔高寺是一种形式的还原。
    塔高寺使美归零到只是材料和结构本身。
    塔高寺是空白的画布,是未经渲染的纸,是尚未构成旋律的音符,是正在暖身的舞者的身体,是等待被捏塑的泥土,是期待被开发的玉石,是张没有完成五官的面孔······是天地初始时的寂静,使我静坐而不冥想。
    我为寻找美而来,却一无所得。
    我只是众多的过客之一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navita
    2016-10-22 17:04:28 摘录
    塔高寺却是因为意外的原因中止了雕饰,使整个建筑保存了结构单纯的力量。许多裁切方正的石块像积木一样堆砌而上,因为还没有雕刻,那些石块相互依靠承接,显现出建筑结构本身的美感。
    建筑到了现代,有更多自信,可以不依靠绘画·雕刻,不依靠附加的色彩或装饰,单纯以自身的结构树立起独立自主的美学。
    塔高寺意外地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留白。在吴哥文化像织锦刺绣一样繁复的浮雕装饰的建筑经验中,塔高寺独独呈现了粗犷朴素的原始。
    “未完成”常常成为世俗人们的遗憾,“未完成”却又常常是艺术创作上发人深省的启示,知道如何适可而止,知道无论如何努力巧夺天工,毕竟最后还有不可思议的天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