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书

卡瓦格博地区作为全球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一直以来倍受世人的关注,但在这样一个不同文化广泛接触和融合的时代,卡瓦格博地区淳朴的民风和清净的自然,仍免不了全球化浪潮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郭净
  •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 定价:68.00元
  • ISBN:7222088970
第十章 信仰之源
  • lingdodoo
    2016-09-29 21:29:30 摘录
    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卡瓦格博是三江流域,尤其是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藏族群体所信奉的一座大神山,它覆盖了云南、西藏、青海的20多个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9 21:24:55 摘录
    2006年我两次去青海玉树访问,得到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扎多、班巴,尤其是玉树州称多县赛康寺的索南更青上师、杂多头孔西拉姆寺活佛扎南翁治上师指教,对玉树藏族的神山世界观有了初步了解。他们认为,有四座神山分别镇守藏地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它们是西藏阿里的冈仁波齐(冈底斯山)、青海安多的阿尼玛卿、青海玉树的尕多觉悟、云南德钦的卡瓦格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9 21:21:48 摘录
    念青唐拉山是藏区最著名的雪山,海拔7117米,西接喀喇昆仑,东南接横断山脉,为西藏和青海的界山,亦是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发源地,为长江与怒江的水分岭。它的藏名意为"大亲眷光明之神”,被莲花生大师收服后,念青唐拉成为藏北最大的山神。他有四种身相,均为骑马的武士,绕辖着360个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神灵,它也是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之保护神和财宝守护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9 21:17:48 摘录
    雨崩老人讲卡瓦格博的两个名字,说绒赞是佛教以前的(本教),念青是佛教以后的。念青是佛教征服本教山神以后,给他们冠尊称,有雄伟、庄严之意,以表明这些土著神灵已经皈依佛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9 21:13:00 摘录
    在康巴地区的传说中,莲花生也是众多神山的降伏者。有关卡瓦格博的各种文字和口传资料,也认定莲花生大师曾亲临该地,由格萨尔王打头阵,收服了以卡瓦格博为首的所有山神。格萨尔是藏族史诗中最著名的英雄人物,他的故事流传于各个藏区和蒙古地区,篇幅长达1000多万字,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而且,这部史诗至今活在民间,为众多荷马似的艺人代代传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9 21:11:19 摘录
    卡瓦格博是如何从本教的和民间信奉的神山,转化为佛教的神山呢?事情得从佛教传入西藏的时代讲起。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从尼泊尔和汉地迎娶两位公主,也引人了佛教。但此后很多年间,吐蕃王朝的王室和百姓依然以本教为主要信仰,佛教只有几座小庙,并不昌盛。直至公元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为推动政治宗教改革,特邀请莲花生和佛学大师寂护到西藏传播佛法。公元8世纪中,莲花生从尼泊尔进入西藏,他一路降妖伏魔,显现神迹。
    就这样,莲花生通过对西藏神山的调伏,将藏地原有的诸多山神纳人到佛教的体系之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8 23:06:35 摘录
    如西藏本教所崇拜的神山"冈仁波齐”就是典型的例子。该山位于阿里地区靠近中印边界的地方,海拔6714米。“冈”为“雪”之意,“仁波齐(切)”是对上师的尊称。它的原名为冈底斯,底斯为梵语“清凉"之义,义为“清凉的雪山”。
    这座山千百年来一直是印度教、西藏本教和藏传佛教共同信奉的神山。相传朝圣者转山一圈,可洗去一生的罪孽。转十圈,可在五百个轮回中免受下地狱的痛苦;转百圈,可在今生成佛。而在冈仁波齐的本命年马年转山一圈,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转十三围的功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8 23:02:55 摘录
    藏族以其生存的地理环境来度量观念中的神圣世界,不管在本教还是佛教的宇宙图景中,连接和贯通各个层次或世界的中介物,都是耸立的高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8 22:58:55 摘录
    这世界上,再没有哪个民族比藏族住得更高,与山的关系比他和们更亲密。藏族及其先民,就这样生息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山地在他们的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的空间因素,是一切生活和信念的基础,深刻影响着他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左右着他们社会的发展方向。还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藏族人便产生了对神山的信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8 22:56:03 摘录
    卡瓦格博,藏语意为“白色雪山”通常在这个山名之前会冠以“念青”或"绒赞”的尊号,称之为“念青卡瓦格博”或“绒赞卡瓦格博”,以表明这座雪山的神性。按照当地僧俗大众传统的认识,“卡瓦格博”既是主峰的名称,也是以主峰为首的一组神山的统称。其范围大致北起德钦县的梅里石村,南到永支村。这两地正是围绕卡瓦格博外转经的入山口和出山口。
    探寻卡瓦格博的名称,自然会追溯到藏族古代的神山信仰。早在吐蕃王朝从政治上、佛教从精神上统一西藏高原之前,以地区性小传统为背景的神山崇拜已经存在。这些区域性的信仰原来与本土的原始宗教和本教有关。直到公元8世纪以降,吐蕃王室改宗佛教,原来的神山信仰才以“调伏"的方式逐渐被纳入佛教大传统的体系。众多地方性的山神,于是变成了佛教的护法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8 22:49:22 摘录
    人们给雪山命名或改名,不能改变雪山的本质,但能改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其实,有谁能代表一座雪山发言?到了当今,人类要脚踏雪山的顶峰,以自然主宰者的口吻宣称“山高人为峰”。可在藏族人看来,纵然雪山沉默不语,它也永远是众生的庇护者而非被保护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8 22:47:37 摘录
    “卡瓦格博”一名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而把此山命名为“梅里”,仅有50多年的历史。至于"梅里雪山"被公众所认识,才仅仅十多年的时间。要以50多年寿命的知识,去代替延续了1000多年的传统,总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可当今的潮流就是这样,所谓"新"的、一次性消费的知识,到处在取代“旧”的历史悠久的景观和价值体系。一切与信仰有关的事物,都在迅速转化成娱乐和旅游的资源,转化成流行文化用了就抛弃的元素,转化成"文化产业”剽窃的目标,转化成刺目的满城黄金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8 22:43:58 摘录
    关于卡瓦格博和梅里雪山的差别,在云南藏区是人所皆知的,并不会一张汉文地图的标识而影响对一座雪山名称的认定。
    即使卡瓦格博脚下的村民,开始也不知道联合登山队要爬的是哪座雪山。至于1991年的山难事件之后,“梅里”已经被当做一块吸引旅游者的金字招牌,要想换掉它就更不容易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8 22:41:17 摘录
    由于持续10多年的“梅里雪山”登山活动影响巨大,外界传媒已多认同了这种错误的说法。如1999年12月~2000年1月的“千年登顶行动”,仍然沿用了这个名称。许多旅游书籍和文章也采用了这个错误的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09-28 22:39:06 摘录
    为了进藏而翻越雪山的解放军,在德钦最先认识的山峰不是卡瓦格博,而是梅里雪山。据迪庆藏学家王晓松考察,解放军由德钦经梅里石和说拉垭口进藏时,在军用地图上标出了“梅里雪山”。1957年,云南省交通厅修筑从德钦到西藏盐井的公路,下属的测绘大队在制作大比例尺地图时,便以军用地图为据,将德钦境内澜沧江西岸的怒山山脉均标为“梅里雪山”,甚至把海拔6740米的主峰也标为“梅里雪山”,而把旁边较矮的“神女峰”(缅茨姆)标作“太子雪山”,这种用法便相沿至今。
    自中日两国合作攀登卡瓦格博以来“梅里雪山”一词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混乱,原因是中日联合登山队使用的地形图,是云南有关部门提供的,它延续了1957年的标识,把卡瓦格博一直叫做梅里雪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