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格博地区作为全球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一直以来倍受世人的关注,但在这样一个不同文化广泛接触和融合的时代,卡瓦格博地区淳朴的民风和清净的自然,仍免不了全球化浪潮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郭净
  •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 定价:68.00元
  • ISBN:9787222088979
  • 2016-09-29 22:51:23 摘录
    真正的传奇应该由阿觉娃来吟唱。雪山是他们的命魂,他们是天生的行吟诗人。他们的故事就像朝圣之路绵延而来,循环而去,可以和远古的神灵唱和,也可以传播到未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6-09-29 22:43:16 摘录
    转山是转经的二种形式。转经的方向有严格规定,佛教徒做顺时钭方向的旋转,本教徒则反其道而行之,做反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圆的经筒,也可以是一个寺院、一座神山。转经的场所,必选择人们公认的圣境,如寺院(拉萨大昭寺)、圣地(布达拉宫)、圣湖(纳木错等)、神山(藏北的冈仁波齐、云南的卡瓦格博、四川的日松贡波等)。这些山脉和湖泊,在佛经里都有记载,而且许多是密宗大师莲花生在“伏藏”中指定的殊胜修行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2:33:27 摘录
    大卫·妮尔在她的书里说过,藏族人把死在转经路上当做一种解脱。无论留下或离开的人都相信,在途中死去的朝圣者会从生死轮回的束缚中永远解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2:27:42 摘录
    我相信一个人应该有两个世界,一个世俗的,一个神圣的。能在这两个空间自由穿行,生活才有意义。藏族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对于他们来说,神圣空间不仅存在于人造的庙宇中,更存在于荒野中。如果谁自称是藏族,那他应该每一年,至少每隔几年,就会选一个特殊的日子离开家,离开村子,
    离开世俗的工作和追求,去围绕某座神山"转经”,如同一个牧人上山去放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2:22:26 摘录
    我的家在白色的雪山下,
    看见山顶的白雪,
    就会想起它。

    雄伟的岩石洁白无瑕,
    让鹰儿流连,
    忘记回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2:21:07 摘录
    我们有多久没听到对自然之神表达虔诚之意的音乐了?可在《诗经》、《离骚》的那个年代,人们就是这样对着星空、大河和山野歌唱的。弦子和锅庄也好,遍布山巅和路口的嘛呢堆也好,迎风飞舞的风马旗也好,都是藏族人创造的“环境艺术”。在群山环抱的德钦,人们至今还可以借歌舞与山野传情达意。一个牧羊姑娘给我讲过羊的各种表情。我想,德铁人熟悉山的表情,也知晓山的心情。他们经常把某某神山叫做"阿尼”(爷爷),尊敬和爱惜都含在其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2:17:44 摘录
    在这样的夜晚
    我们相聚是一种福分。

    这支山歌仅有两句歌词,它舒缓悠扬,调门极高,声音拖得很长,和穿越云朵的月亮保持着相同的韵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2:11:57 摘录
    一个能干的妻子,不但能管好家务,还有能力和两个丈夫相处和睦,这样的大家庭才会兴旺。
    无论一妻多夫还是一夫多妻,在经济上都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增加家庭干活的人手,二是避免土地和家产分割。为此,在一般情况下,一妻多夫多是女子到丈夫家生活(从夫居),这样家里的几兄弟不必分家,只需分工。通常会有一个兄弟留在家里从事农耕,另一个兄弟上山放牛,或外出经商打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2:04:58 摘录
    看见雪山的时候,我才对家园这个词有了触感。那卡瓦格博高与天齐,他下面的村庄小如蝼蚁。但在当地人的眼里,他不只是猛厉的众山统领,更是人们的衣食父母。他的发威,是父母对儿女的错误加以训诫罢了。他在前山提供了森林和花果,在后山埋藏了矿物和宝藏。藏族人依偎在偌大的宇宙中,他们的房子和家,就是山的一个部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2:02:07 摘录
    卡瓦格博这样的圣地是怎样保存下来的?是传统传统的理念、机制和规范,有效地限制了人的经济活动,使其处在“适度"的范围内,才为今天的藏族保留了一个资源丰富的生存环境,为旅游者保留了一个风光优美的圣境。即使在当代,传统的文化规范并没有完全失效。这些传统和规范,正是所谓“社区参与保护”的文化基础和民间制度保障。其实,这些被当地传统认定的"神山“、“神林”和"神水“,涵盖的范要远远大过各级政府圈定的"自然保护区”。而能够参与这些自然圣境保护和管理的村民,不知要比森林警察的人数多出多少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1:57:31 摘录
    雪达村的妇女阿宗说的一段话充满哲理,让人联想到很多。山有病,人知否?雪山既是人崇拜的对象,也是人内心的镜像。山和人相互渗透,他也有骨骼、血脉、毛发、皮肤,也会欢喜,也会发怒,也有健康,也有病痛。人的生命和山的生命呼吸与共,和依附着山的所有生命息息相关,这或许是对自然圣境最简洁明了的解释。而用正确的道理改变人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共同行为,恢复被损害的大地精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1:55:54 摘录
    佛教注重启发人的觉悟,人通过与神山的直接感应,内心会产生一些变化。人一旦产生了觉悟,就不需要别人的监督,会自觉地寻求众生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1:51:06 摘录
    藏族人相信,所有的山水、土地,都有主人照管,他们照管的主要就是万物的精髓"聚”。我们看不见聚,也看不见非人类的生灵,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人类不能为所欲为,不能以生存发展的名义侵犯其他生灵的地界。正是这样的观念,时常规范着村民的日常行为。
    藏文词典对“聚”做了如下定义:(1)精华;(2)养分,滋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1:48:52 摘录
    人在六道之中,是一种既有灵性,又有贪欲的生物。他的欲望会遮蔽他的心灵,使他难以洞察大千世界的真相,让他看不到山中神圣的事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9-29 21:42:04 摘录
    所以,即使外人来攀登卡瓦格博,来这里做生物或文化调查,来搞旅游开发,他们依然只能"看见”他们想看的部分。这座雪山另外的面貌、它更深的含义,并不为世人知晓。若以藏族村民的说法,这雪山是隐藏起来的,只有很少的幸运者能偶然闯入其中,出来后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消失的地平线》把这个隐藏的世界叫做"香格里拉”,日本学者把它叫做"山中神界”,汉族古代传说把它叫做“桃花源”,藏族神话则称它为“香巴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