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宁宿命:怎一个“愤”字了得
-
当时的现状是,中国的电冰箱企业靠“价格割喉战”迅速击败了早先在中国市场上靠品牌优势而获得先机的跨国企业。但是潘宁知道,要稳固本土企业的市场战果,还必须拥有核心的技术开发能力。当时所有的国产家电企业,其实都还是一些装配工厂,其核心部件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全球电冰箱的核心技术都被日本东芝、三洋及松下等公司所掌控,所以将技术开发的前沿延伸到日本本土去,是一项成本很高却将有奇效的战略。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潘宁很激动地说:“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装出一台百分之百的中国电冰箱,我们这代电冰箱人愧对后人。”可惜的是,潘宁的这种“决战思维”在他退出后竟成绝响,以至于到10年后,中国电冰箱产业的核心技术空心化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分享 收藏 0条评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