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8-08-31
与童年创伤和解
许多成年人未解决的童年依恋创伤往往会影响其自我认同。不管这些创伤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会对亲密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其中一个影响是关系过度警觉,即对一些负面信息过度敏感,做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秋丽安·斯莫尔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定价:42.00
- ISBN:9787505743830
-
我们的内部冲突在外部关系中会呈现得一目了然。因此,本质上,我们的内部冲突成了自我形象形成的预言,因为那些干扰我们心绪的事情,同样是塑造我们外部关系的事情。但是,因为我们被灌输这样的观念——你让人失望——太多次,我们再也无法保持持续的希望。这是否听起来很熟悉?这在我们的内部制造了紧张,对失望的恐惧使我们成为它们的人质,禁锢我们的自由,让我们被外部关系控制。
-
我们的内部冲突在外部关系中会呈现得一目了然。因此,本质上,我们的内部冲突成了自我形象形成的预言,因为那些干扰我们心绪的事情,同样是塑造我们外部关系的事情。但是,因为我们被灌输这样的观念——你让人失望——太多次,我们再也无法保持持续的希望。这是否听起来很熟悉?这在我们的内部制造了紧张,对失望的恐惧使我们成为它们的人质,禁锢我们的自由,让我们被外部关系控制。
-
当我们重复过去模式时,它会产生内部和外部的冲突。正如有人说道,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最糟糕的批判者。我也曾听到这样的说法:“真正的敌人是我们内在的自我。”我把它称作内部自我烦恼或内部自我暴行。你会发现这是在你观念中的一场持久战争。
-
我们所有的经验都教授着我们关于自己和关于他人的种种。一种经验可能会让你知道,人们是值得信赖的,而另外的经验可能会让你认识到你并不被爱。如果家长能将游戏演示给孩子,这事实上是在尽最大可能地渗透给他们积极的观念,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要紧的、重要的,是被支持的。另外一方面,如果家长不能这样做,孩子们会形成消极的观念,他们会认为,“我是不够好的”“是我的错”“我被拒绝了”“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或者“世界如此大,我却如此孤独”。
我们把消极观念和积极观念一同带入我们成年后的生活,同时,它们决定着我们如何对生活情境做出反应。我有一位成年来访者,他的父母每次在他做错事情的时候都会表现得暴躁失控,即使在他的童年,也是如此。他父母厌弃的面孔根深蒂固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以至于成年以后,当他看见父母抑或他人鄙夷的目光,都会认为“我是如此让人失望”。可以这样说,他被这一消极观念捆绑住了。这样的消极观念会将他始终放在“安全”地带,在那里不会遭遇任何批评,或者任何自我挫败感。这成为他生活的一种常规模式,直到他认识到,他的生活能发展出一种新的“健康模式”。 -
你是否有所察觉,过往的场景是否仍是现在生活中的一个活跃因子?你是否会因为多年之前的一些事情而耿耿于怀?或许,你并不会为变得优秀而汲汲营营,因为你早已被下了定论,你不会变得多么优秀。或许,你在人群中感到害羞,因为,你的父亲从未赞扬过你。你对生活充满愤怒,因为,你现实生活中的父亲,对你充满恶意。或许,你把所有情绪都封闭在内心并将之隔离,因为有人曾对你说“不要抱怨”了。或许,你为了赢得那些曾经拒绝你、否认你的人的认可,而努力变得完美。
当我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过去是如何在今日启动的,我们的行为、习惯、脾气以及激惹靶点都将容易被理解了。我们越是自我觉察,就越是靠近治愈,从而,从曾经的痛苦折磨中恢复过来。创伤试图用幕帐遮蔽我们的双眼,我们在成年后会再次经历那些童年创伤性体验。比如,如果童年时时常被忽视,那等你成年后,你会发现,如果他人没有及时回复你的短信、电话或是邮件,你的焦虑会瞬间增长,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么被忽视(或者感觉被忽视)则会是你的激惹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