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在日本一经面世,就引起巨大反响。相信中国政府、经济学家以及对经济趋势感兴趣的读者将从中获益良多。日本已经陷入了连续二十年的经济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池田信夫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39.90元
  • ISBN:9787111378099
  • 2016-09-02 10:50:41 摘录自66页
    我们今后的这一代人,他们再去找工作,就不会再去考虑40年后会怎么样。现在公务员就没法去民企就职了。至于企业,哪怕是大企业,40年后都不一定能活下来。说到底,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把握。
    公务员没有解雇的风险,所以曾经是风险最小的职业。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这些公务员只掌握着有限的人际关系,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人力资源价值就是零,民企不会接收他们。转向民企的道路被堵死了,又没有清闲的挂牌职位,现在风险最大的就是公务员了。
    这又好像是中国目前的侧影。虽说中日所谓的公务员差别有些大,不过公务员和民企之间的关系有些类似。特别是大量的基础性公务员,也就是那些还没有机会进行权钱交易的公务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2
  • 2016-08-29 16:51:49 摘录自54页
    国债的偿还能力是以征税能力做保证的。从这个层面看,日本政府的偿还能力就存在问题了。在日本,消费税2%的提升就可以击垮内阁,增税几十个百分点或是削减年支出几十个百分点,这在政治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现在如果把这些问题搁置不理的话,本就背负着退休金沉重债务的日本国库负担会越来越重,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最后很可能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局面。
    这种情形之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由日本银行来承购这笔国债,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引发通货膨胀。粗略计算,如果5年连续3%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减少15%的实际债务。虽然财政法规定日本银行不能承购国债,但是如果国会决议通过,那就还是有可能的。
    我天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征税能力这个词根本用不着考验,击垮内阁?说笑呢吧。 央行回购国债--增发货币--通货膨胀--抹平政府债务,这个套路好熟悉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8-29 16:27:27 摘录自52页
    发达国家之间达成的共识是利用金融政策调节经济周期波动而非动用财政政策。此次预算补贴实施背景是2011年4月,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提出的目标:“全世界拿出5万亿美元的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但其实这一目标没有任何依据做支撑。
    现在美国经济一片混乱,实施的巨额财政支出政策也饱受世界批评,欧洲各国对财政支出也持消极态度。“财政政策可以救市”,恐怕也会有麻生首相才会这么想。
    财政政策简单理解就是国家给钱促发经济活动,金融政策简单理解是通过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调整引导民间的钱往哪儿流。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今年的这个G20口号不知道会导致什么政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8-29 16:14:31 摘录自51页
    财政政策虽然有助于促使经济自动恢复,但是并不能改善经济状况本身。民间消费和投资才是维系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当两者萎靡不振时增大政府财政支出仍然无济于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8-26 17:54:23 摘录自44页
    20世纪之前的主权国家的国家模式体系现在已经遭到了挑战,今后将是都市国家的时代。
    感觉会越来越像城邦制和联邦制的国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6-08-26 17:51:36 摘录自41页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好几次大规模公共事业建设虽在短期大幅度地提升了GDP,但效果无法长久。不仅如此,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大规模的公共事业投资导致劳动人口固定在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地方,阻碍了经济的恢复。
    越看越觉得犹似眼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8-16 14:43:4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8-09 18:22:39 摘录自36页
    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教训,如竹中本人所说,那就是处理不良债权最关键的不在资本注入,而在于严格进行资本审查后迅速偿还不良资产。如果不进行彻底的资产审定就直接注资,债务过多的银行会因为害怕事情暴露而不选择清算,最后就只能和长银、日债银一样暂时收归国有进行强制处理。银行资产过多,也不愿意确定损失,所以银行在收回不良债权后会要求脱离负债表,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注资时要求其出售资产。把自主权交由银行,银行方面会拖个没完,问题更不可能得到解决。这也是日本的教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8-09 17:53:40 摘录自31页
    金融危机是不可能通过实施财政或是调整利息这类宏观政策得以解决的。虽说对于金融流动性供给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时间。但是不从根本上重建金融体系就不可能真正摆脱危机。
    什么是合理稳定的金融体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8-08 18:20:19 摘录自26页
    1984年,日元--美元委员会推动的金融自由化。当时日本效仿欧美,实行银行和证券的融合,放宽对银行业务的限制。证券业由于阻力较大,放宽限制改个进展缓慢,但是在某些政策层面上容易操作的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尤其是存款利率自由化后,引发银行之间的竞争,竞相上调企业大额定期存款利息。
    这导致日本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大量资金涌向高利息、可融资的不动产和建筑方面。而日本之前地价就一直只升不降,流行着所谓的“土地神话”,当时只要有不动产的担保,不经审核银行也提供融资。最后造成企业投资过剩,加速泡沫经济的发展。
    如此相似的局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8-08 17:23:24 摘录自24页
    每个人都期待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时,人们都会更加看重长期的利益而不是短暂地捞一笔。所以年轻时从打杂开始干,岁数越大工资越多这种年功序列制是有其合理性的。
    但是问题是现在日本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日本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已告终结,长期利益开始减少,同事全球化也切断了这种长期联系。通过海外生产来降低成本,这种短期利益显然更加吸引人。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想通过长期利益来控制管理企业或是员工就会变得非常艰难,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新的制度,通过契约或是所有权来控制资本市场或劳动力市场。
    长期利益多,长期合作的机会就多;长期利益少,短期利益多,投机就会盛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56页
    也就是说,日本金融危机结束的原因很简单。零利率将老百姓的存款利息转移到了银行,通过再借款让这些实际已经出现偾务过重的“值 尸银行”起死回生。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损失也靠此填上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39页
    也就是说,日本金融危机结束的原因很简单。零利率将老百姓的存款利息转移到了银行,通过再借款让这些实际已经出现偾务过重的“值 尸银行”起死回生。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损失也靠此填上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29页
    从历史上来看,自由职业者本算不上“非正式雇用”。商人、技工都 是凭自己本事过活,本就不属于安定的状态。认为契约、承包这类工作 性质就低人一等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在产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还有19 世纪的日本这类工作都属于“正式雇用”。只是在“一战”结束之后随着重工业的发展,工程由大型工厂垂直统合管理,职工也通过签订合同成为专职稳定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在资本主义中企业成为一个计划经济性质的组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0页
    所以90年代就开始的“失去的十年”至今也没有结束,而且这种经济长期停滞的状态或许本身没有尽头。在90年代进入“失去的十年”时,很多人就在敲警钟,他们表示如果再不调整已经过时的产业结构,将会面临经济的衰退。但是政治家和各党派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过去20年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很难想象在接下来的短 短几年内可以得到解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