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想II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贾樟柯/万佳欢编
  • 出版社: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 定价:49.00
  • ISBN:
他们比贾樟柯更孤独(对谈)
  • 雪斋
    2021-03-18 09:09:55 摘录
    我觉得我这几年有一个改变,比如说我拍《站台》,从1979年拍到1989年,它背后是政治对普通人带来的影响,基本上是通过流行音乐、流行文化的角度来曲折地、心照不宣地讲这段故事。但最近这几年,我不想这样去做了,因为我觉得中国电影呈现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时候,最缺的不是隐晦,而是坦率。如果隐晦长了,打哑谜惯了,文化会有问题。
    ………

    从那以后,我就在想过去创作中甚至整个中国文化里面这种含蓄是不是适用于所有题材,“猜哑谜”的形式忽略了或者说没有关注到整个叙事过程中情感的代入,而是把它变成一个智力游戏。
    “中国电影呈现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时候,最缺的不是隐晦,而是坦率。如果隐晦长了,打哑谜惯了,文化会有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雪斋
    2021-03-18 09:08:57 摘录
    许知远 我们以前聊过你对于中国社会情绪的变化,这二十年来,这种情绪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贾樟柯 我很难再回顾那些戏剧性的改变,总体来说,最大的一次变化可能是拍《三峡好人》的时候。在那之前,我总体上对中国社会还是很乐观的,但我拍《三峡好人》的时候,越来越失望,因为当我真正深入到长江地区之后就发现,社会呈现出一种固化,并没有那么大的流动,大家就是从一个艰难生活流动到另一个艰难生活。无非是从重庆、长江流域,到东莞去打工,生活有本质变化吗?
    嗯。空间上的流动越来越容易,阶层上的流动越来越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雪斋
    2021-03-18 09:07:06 摘录
    在同代人中,再没有一位比他更让我折服的了。他有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在感受力与理性分析之间,在个人命运与时代情绪之间,在知识分子情怀与江湖气之间,在创造力与商业运作之间,在中国社会与世界舞台之间,在故旧与陌生人之间,他似乎都能从容不迫……
    许知远说的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