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想II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贾樟柯/万佳欢编
  • 出版社: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 定价:49.00
  • ISBN:
序言
  • 陈未
    2021-03-05 21:24:11 摘录
    嚣张的人读不懂别人的礼让,瘦高个儿伸手抓住了我的领口。距离上一次我被别人抓住领口,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突然问自己:你还会打架吗?你还能应付群殴的局面吗?那一瞬间,我充满了打架的渴望,犹如退役多年的拳手渴望重新返场。内心深处那些与人身体接触的经验,瞬间回到了我的身体里。
    贾樟柯准备打架的心理状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陈未
    2021-03-05 21:23:17 摘录
    我们算不上多么熟识,在北京、香港、台北偶尔相遇,却总有一种故友重逢之感。或许这并非对等的情绪,我对他的理解应该多于他对我的兴趣。
    在同代人中,再没有一位比他更让我折服的了。他有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在感受力与理性分析之间,在个人命运与时代情绪之间,在知识分子情怀与江湖气之间,在创造力与商业运作之间,在中国社会与世界舞台之间,在故旧与陌生人之间,他似乎都能从容不迫……
    许知远对贾樟柯的描述,很精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陈未
    2021-03-05 21:21:31 摘录
    在木卫二的笔下,对内地电影的爱意并不缺乏,他写《推拿》:对《推拿》的喜爱,说到底与原著无关,与演员无关,甚至也与曾剑的摄影突破无关。在中国古诗词里,表情达意主要靠意象,我认为娄烨已经找到了这种诗情技巧。电影的结尾,买菜归来,热水洗头,暮雪纷飞,并不新奇的三样事物,组合一起,却精细地描述了江南的冬天和日常的美感,情义暖暖,你我心知。
    而他的焦虑呢?在电影营销的时代,他和他的同道们不得不讨论“红包影评人”的问题。他必须远离这些,方法是云游吗?
    全媒体时代的木卫二,他在《北京青年报》等传统媒体开有专栏。他仍然会把影评发布在豆瓣上,当然也会在自己的微博上转载。他和朋友也创办了影评公众号,他会用一切方法传达自己的声音、判断与愤怒。有人说,因为强大的营销,影评人的时代过去了。但是,独立的评论不正是因为“舆论控制”的存在才显得重要吗?
    此文为《木卫二评论集》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