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何以安身立命
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本? 这个世界变得撕裂、难以思议,我们必须去理解、阐述、适应并改变。 许纪霖、梁文道、刘擎等学者探讨重建心灵世界之法。 面对
……
[ 展开全部 ]
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本?在本书中,许纪霖先生通过与众位学者的谈话,分多个层次对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进行了探讨:我们要如何面对自己,找到面对死亡、信仰和文化环境的方法。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看待世界的发展趋势?如何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众位学者通过对话题的讨论,力求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们找到重建自己内心的方法。
[ 收起 ]
作者:许纪霖 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39.00元
ISBN:750866256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革命
从人需声
2018-03-15 10:43:04 摘录
任何一个人,在今天这个时代写作都很困难。我觉得尤其是知识分子、写评论的人,面对非常大的诱惑与挑战。所以你对写作要有戒律,冷静地看待你的作品与读者的即刻反应之间的关系。你真的那么在乎他们吗?请注意,我不是说不在乎,而是怎样在乎,怎样把握,我觉得非常不容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从人需声
2018-03-15 10:42:43 摘录
刘擎:
我想,这在根本上取决于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怎样的阅读者。比如对许老师来说,他每天晚上会看看网络和微信,最终还是要回到他的书籍的世界。我自己的阅读,无论是通过电子书还是纸质书,还是要希望成为有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但如果你满足于消费性的阅读,随波逐流就很轻松。而深度阅读,在这个环境下有点逆流而上,有点儿累。
有时候我看到书架上的那些书,会有一种伤感。有一些书,就这么相遇过,但没有真正阅读过,在阅读的计划里要排到很后面,实际上,是永远不会真正去读的,这些是很好的书啊!这会带给你一种很深的伤感。我们现在能够占有的和我们实际能够阅读的,相差太大了。当然像大可这种有超凡阅读能力的人除外。对我来说,一个星期读一本书是一个不慢的速度,就是一年读五十本书。但是你想象一下,现在出书的速度有多快啊!
所谓改进要有一个参照,就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阅读者。如果你就是想在各种读物的大海里畅游,随便读,遇到什么就读什么,那就永远处在一个风花雪月的流动当中,不断地相遇、不断地遗忘、不断地抛弃,这是一种阅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被历史塑造了,已经有了深度阅读的负担了。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跟我们曾经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摆脱不了这个历史。所以对我个人而言,对网络、微信一定要节制,否则你会迷失自己。当然你可以说,迷失自己恰恰是我成为自己的一种方式,那我无话可说,只能说祝贺你,你碰到了一个好时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从人需声
2018-03-15 10:36:04 摘录
今天当书籍变得普罗化、大众化,人手一册书,但是每个人的书是不一样的话,就失去了它原来的神圣性。它成为一个消费品,甚至变得民粹化了,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了。当我们在面对它的时候,你对这个书本已没有一种神秘感,一种让你敬畏的东西。“读书人”已经不再具有某种特别的符号意义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自序
第一编 何以安身立命
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现代人如何面对死亡?
知识分子:文化托命之人
第二编 换一种视野看中国
何谓现代,谁之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双城记
回眸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传统
第三编 这世界怎么了
从中东的民主困境到欧洲的穆斯林难题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如何面对无所不在的暴力?
新天下主义:当中国遭遇世界
第四编 一个陌生的时代
中式教育打败西方了吗?
科学家、同性恋与国家利益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革命
网络时代的语言暴动与教主现象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自序
第一编 何以安身立命
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现代人如何面对死亡?
知识分子:文化托命之人
第二编 换一种视野看中国
何谓现代,谁之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双城记
回眸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传统
第三编 这世界怎么了
从中东的民主困境到欧洲的穆斯林难题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如何面对无所不在的暴力?
新天下主义:当中国遭遇世界
第四编 一个陌生的时代
中式教育打败西方了吗?
科学家、同性恋与国家利益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革命
网络时代的语言暴动与教主现象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自序
第一编 何以安身立命
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现代人如何面对死亡?
知识分子:文化托命之人
第二编 换一种视野看中国
何谓现代,谁之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双城记
回眸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传统
第三编 这世界怎么了
从中东的民主困境到欧洲的穆斯林难题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如何面对无所不在的暴力?
新天下主义:当中国遭遇世界
第四编 一个陌生的时代
中式教育打败西方了吗?
科学家、同性恋与国家利益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革命
网络时代的语言暴动与教主现象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我想,这在根本上取决于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怎样的阅读者。比如对许老师来说,他每天晚上会看看网络和微信,最终还是要回到他的书籍的世界。我自己的阅读,无论是通过电子书还是纸质书,还是要希望成为有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但如果你满足于消费性的阅读,随波逐流就很轻松。而深度阅读,在这个环境下有点逆流而上,有点儿累。
有时候我看到书架上的那些书,会有一种伤感。有一些书,就这么相遇过,但没有真正阅读过,在阅读的计划里要排到很后面,实际上,是永远不会真正去读的,这些是很好的书啊!这会带给你一种很深的伤感。我们现在能够占有的和我们实际能够阅读的,相差太大了。当然像大可这种有超凡阅读能力的人除外。对我来说,一个星期读一本书是一个不慢的速度,就是一年读五十本书。但是你想象一下,现在出书的速度有多快啊!
所谓改进要有一个参照,就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阅读者。如果你就是想在各种读物的大海里畅游,随便读,遇到什么就读什么,那就永远处在一个风花雪月的流动当中,不断地相遇、不断地遗忘、不断地抛弃,这是一种阅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被历史塑造了,已经有了深度阅读的负担了。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跟我们曾经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摆脱不了这个历史。所以对我个人而言,对网络、微信一定要节制,否则你会迷失自己。当然你可以说,迷失自己恰恰是我成为自己的一种方式,那我无话可说,只能说祝贺你,你碰到了一个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