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安身立命

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本? 这个世界变得撕裂、难以思议,我们必须去理解、阐述、适应并改变。 许纪霖、梁文道、刘擎等学者探讨重建心灵世界之法。 面对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许纪霖 等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39.00元
  • ISBN:7508662563
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 从人需声
    2018-03-12 15:45:25 摘录
    佛教的“空”不是虚无。空是本质不可得,如梦如幻。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以这个水瓶为例,表面上是一个实体,但其本质却是无数的正在生灭的粒子,乃至还有一种解释是,它只是能量的生灭而已。这意味着水瓶其实没有本质可得,但是你还是可以看到它的“相”存在于此。
    佛教认为没有本质叫“瓶子”的东西在那里,它其实是在不断生灭,这叫如梦如幻,它叫空,而不是无。中国传统上面都是谈“有无”,但佛教不是,佛教是说,我先肯定这个瓶子的存在,但是他会告诉你,这个东西是如梦如幻的,本质是不可得的。因此,在佛教的理论中,从一开始就肯定这个有,但是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才是重点,你说它虚无了吗?没有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从人需声
    2018-03-12 15:42:54 摘录
    针对佛教的无执,从儒家的角度来说,我们有时候需要执着。这个执着就好像我们要有情感那样。《世说新语》里王衍说:“最上无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推而言之,最上无执,最下不及执,执之为执,正是我们人之为人的特性,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全部去除呢?更健康的态度是对它加以适当的肯定,更合理地对待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