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航海、财富与帝国:从经济学角度看世界历史
香料贸易的丰厚利润让葡萄牙人跨越非洲大陆:从美洲带来的黄金毁灭了西班牙王室;一纸空文让英国人开创了美国殖民地,税收要了法兰西的命拒交3便士茶税,却催生了美国。本书从经济的
……
[ 展开全部 ]
视角,讲述了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的世界主要大国的崛起与衰败,包括大航海时代、奴隶贸易、金币银币之争。揭示了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近现代历史的推动,以及大国兴衰的深层原因。
[ 收起 ]
作者:波音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定价:39.80
ISBN:751930285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序言拆解大国炼金术/001
老虎 wong
2019-09-15 11:20:08 摘录
国家兑换,然后,又调整兑换率到38美元1盎司黄金,试图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名义上不倒塌。
即使38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美元也是高估的。
欧洲各国看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无利可图,感到没必要再和美国在一口锅里吃饭了。1973年德国、法国等国宣布本国货币不再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而是根据市场情况实行浮动汇率。说白了,就是让美元相对于本国货币贬值吧,贬值吧,贬值吧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塌了。
在20世纪70年代,美元在欧洲就像是病菌一样,让人们避之唯
恐不及。在英国伦敦,一位美国游客拿出美元付账时频频遭拒;法国巴黎的出租车上贴着“不再接受美元”的标识,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破烂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二战后受欢迎程度曾经堪比黄金的“美
金”,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不禁令人唏嘘。
美国政府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说成是苏黎世侏儒和货币投机者的罪行,他们大肆地炒作黄金,击垮了黄金总库。所谓的苏黎世侏儒,指的是瑞士的那些银行家。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美国自己制造了美元的通货膨胀,还竭力想维持美元不贬值,以此来吸取别国的财富。黄金总库虽然一时可以让美国的伎俩得逞,但终究还是被市场击
败了。
美元系统崩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5 11:01:54 摘录
于是到了1944年的时候,本来就是世界经济头名的美国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实至名归的经济霸主。因此在布雷顿森林镇召开的这次
会议,基本上是一次美国人说了算的国际会议。
代表英国出席会议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提出设立世界银行,各国货币恢复多边结算的方案,货币的标价参考二战前3年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情况设定。至于过去金本位体制下的黄金,凯恩斯认为那是“野童的残余”,没必要再用黄金做货币,弄个新的世界货币“班科”替代
它,各国的所有货币包括黄金白银都与这个世界货币兑换。凯恩斯之心,路人皆知!解读一下他的心思,二战前英国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状况还不错,因此根据战前的情况来给英镑定价;战争
下来,英国黄金储备基本花光,所以应该取消黄金的货币资格。想的好美,你当美国人是傻瓜吗?这个凯恩斯计划拿到美国人那
里,立刻被一口否决。这场战争打下来,英国已经没有家底了,经济
实力严重受损,竟然还想恢复战前的金融地位?开玩笑。
美国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怀特计划,在这个以财长助理怀特命名
的计划中,首先,各国货币不要那么麻烦地互相结算了,大家统一与
美元结算好了(只有美国“出产”美元);其次,世界金融体系要恢复
金本位(美国的黄金储备最多嘛);第三,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
等价于1盎司黄金(诸位可以把美元看成是黄金)。
实力决定一切。你凯恩斯的名气再大,谈论经济问题再巧舌如簧,英国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终,与会各国只能接受怀特计划,毕竟要最后打赢战争和未来的战后重建,都要靠财大气粗的美国佬。
影响此后世界经济几十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了,在这个变相的金本位体系下,美元是国际上唯一的通行货币,各国的货币都成美元的附庸,各自与美元结算,虽然名义上各国货币也可以用黄金
兑换,但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从美国兑换。
布雷顿森林决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5 10:40:24 摘录
,德国不仅获得了美国的贷款,还用这些贷款采购美国的军火。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战争爆发前的6年中,德国抛给了美国大量的战略原料和军工产品订单,让被经济搞得焦头烂额的
罗斯福喘了口气。然而这么做的后果有多严重呢?
让我们来看看纳粹德国从美国得到了些什么技术: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从杜邦公司购得;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
司得到的;美乎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给了德国空军巨大
的帮助;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获得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支持…
在美国金雨的浇灌下,纳粹的恶根开始破土而出。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新的纳粹国防军,将编制从
10万人扩充到至少50万人。德国完全实现了重新武装。
1936年3月底,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夺回了被侵占的莱茵地区。
美国支持的德国资金与技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2 16:13:19 摘录
德国工业产量能够迅速赶超英国,和德国工业奉行卡特尔垄断组织有关。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英国、美国等国家基本上奉行自由竟
争的市场经济,限制垄断企业,但是在当时的德国,垄断组织不仅合法,而且势力强大。卡特尔就是名义上相互独立、生产类似产品的公
司之间的联合,大家一起垄断市场,规定产品的价格、产量,反对其他公司的竞争。这种组织类似于今天世界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些与国家通过限制产量来达到拾高油价的目的,获得更大的利润,避免同行业的竞争。品德国卡特尔组织的数量在1875年只有4家,到了1890年就增加
到100家,到了1914年的时候,已经接近1000家,达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卡特尔的程度。按说有了卡特尔,这些组织会限制产量,德国的工业产量应该不会快速增长。但这些卡特尔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卖,也大量出口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与别国商品一较高下。
和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奉行自由贸易不同,德国奉行保护性关税,限制其他国家产品在本国销售。这样一来,卡特尔就可以在国内
市场上呼风唤雨,抬高价格,维持高利润。然后,卡特尔利用国内市场的利润作为补贴,在国际市场上低价倾销自己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其他列强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卡特尔甚至可以比平均生产成本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只要保证国内市场的高价足以弥补国际市场的亏损。例如,德国当时国有铁路当局对运往边境的外销货物收取较低的装运费,而对境内货物装运收取高价,这一例子便是卡特尔盈利模式的一个典型。
这种低价倾销的模式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是很反常规的,有很大的杀伤力,国际市场上德国产品的出口量迅速增长,名义上的世界老大英国终于坐不住了德国产品在地球上的各个市场上同英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英国虽然能在自己的殖民地通过各种限制手段,保持本国产品的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等非英国殖民地的市场上,却彻底输给了来势汹汹的德国商人。
德国模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2 16:02:24 摘录
俾斯麦预料到,法国的入侵,将迫使德意
志所有邦国同仇敌忾,尤其是南德意志的那些邦国也会站到普鲁士的
阵营中。事实果真如此,许多曾经对德意志统一表示反对,特别是反
对普鲁士领导德意志的国内力量,现在全都开始反对法国的入侵。俾
斯麦正在率领整个德意志各邦,共同对抗侵略者。甚至连刚刚被普鲁土打败的奥地利都宣布保持中立,不敢公开支持法国。
高效的铁路再次成为战争的决胜因素。行动迟缓的法军被快速移
动的普鲁士军队打的找不到北。战争的结果我们已经在前面介绍过了
军事侏儒拿破仑三世被擒,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
普鲁士并不满足于把法军赶出德意志,而是继续进兵,包围了巴黎,直到法国同意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同意3年内赔款50亿法
郎才退兵。
3年50亿法郎,打劫啊!当时1法郎规定含金0.29克,50亿法
郎就是1450吨黄金,论价值,这些黄金比起30年后清朝签订《辛丑条约》时要赔给八国联军的白银的总价高出一个数量级。当年普鲁士
赔给拿破仑·波拿巴才1.3亿法郎,现在转身狮子大开口,几十倍的赔款往回捞。
令人惊讶的是,法国居然真的用了3年就如数赔偿了这50亿法郎,附带支付了一些利息。由此我们只能慨叹,清朝末年的财政状况的确已经孱弱不堪,被欧洲列强甩出了好几条街,连赔款都寒酸。法国吃了大败仗,还能够短时间凑齐50亿法郎,也说明拿破仑三世的确是个经济建设的好手。
普法战争结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2 07:19:26 摘录
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可能与黑死病肆虐欧洲后对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后果有关。14世纪,欧亚大陆爆发了十分严重的黑死病,欧洲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可以想见,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使得欧洲在疾病流行期间和之后的恢复期里,土地荒芜、人力缺乏,因此有利于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上升和他们财富的增长。
从经济原理上看,缺少人手不缺土地的欧洲生产的产品中,那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上扬,而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会
下跌。于是,依赖贸易和技术的奢侈品、高端手工品市场走向繁荣而那些依赖土地的基本产品比如粮食的市场走向衰落。而且人口少了,
粮食消费自然也就减少了
欧洲的历史证明了经济原理的正确性。自14世纪中叶开始,“小店主的国度”英格兰地区的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急剧上升,因为这个地区的劳动者更多依赖手工技术和贸易来赚钱;之后,他们的实际工资持续增长了大约一个世纪。因而到15世纪中叶时,劳动者所赚
得的实际工资已经比他们在黑死病前夕的所得高出2倍多。
当我们把目光从英格兰移动到俄罗斯,悲惨的景象出现了。由于当时的俄罗斯基本上以农业为生,粮食市场的衰落打击了俄罗斯的农村经济。收入下降使得农民生活陷入困难,一些农民开始离开村社,逃亡到欧洲西部那些劳动收入高的地区,村社面临解体的境地。俄罗斯的贵族们为了维持住岌岌可危的农村经济,不得不出台严酷的法限制农民
农奴制度形成p185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2 06:34:10 摘录
白银教派控制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的选票,大概可以占到选票总数的1/7,这个比例当然不足以让银本位在美国成鱼翻身,却完全有实力对谁当美国总统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美国的政策。1934年罗斯福总统签署了《自银收购法案》,要求美国财政部在国内外市场上收购白银,直到白银价格达到每盎司1.29美元,或者财政部白银储备达到了黄金储备的1/3。这个法案的通过,让白银虽然没有把黄金从货币体系的王座中掀翻,却等于是短暂地实行了金银复本位制。
世界经济老大美利坚干预白银市场价格,让白银价格急升,以白银计价的中国货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严重打击了中国的出口。例如1934年,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生丝全
年的出口量只有1930年出口量的22%。更为糟糕的是,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迅速飙升,到1935年春天,国际银价超过中国国内银价已达到50%,使得从中国向国外倒卖白银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营生。
此时,侵略中国北方的日本也趁火打劫,利用两边的银价差大肆倒卖白银,甚至直接掠夺中国的白银,并攻击中国的金融体系,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几近弹尽粮绝。中国境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加上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国民党政府撑不住了,1935年正式宣布放弃银本位制,实行法币,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在英镑与黄金挂钩的前提下,法币等于也采取了金本位制。
随着国民党政府转向了金本位制,黄金与白银的几百年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黄金教派一统江湖,可惜,它不能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
白银崩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1 08:20:15 摘录
当时最成功的纵向联合企业家就是后来天下闻名的安德鲁·卡内基。卡内基原本是一个贫穷的苏格兰移民,长期从事铁路工作,最后把所有的资产用于钢铁制造。1873年,他在匹兹堡城外开设工厂生产优质廉价的钢材。利用炼钢带来的利润和从股票市场筹集到的资金,他开始投资一系列辅助行业。例如,他除了购买附近的煤矿用于
熔炉之外,还在明尼苏达州富含铁矿的山脉购买了大量土地。为了把矿石运到工厂,卡耐基购买了一支能够在五大湖区航行的船队。与此
同时,他购买铁路,不仅仅是为了运输产品,同时也保证了铁路的桥
梁和铁轨建筑能够用自己的产品。
卡内基相信,哪怕不能为自己的钢铁创造一个国际市场,至少也
可以创造一个国内市场。最终,他的钢铁企业统治了19世纪末的美
国钢铁市场。
横向联合企业家的标志性人物则非约翰·洛克菲勒莫属。从1863年他建立第一家炼油厂开始,洛克菲勒一直致力于控制石油工业。为了稳定该行业极端不稳定的价格变化,他的策略是尽量控制石油供给,因此利用自己的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尽量收购所有的炼油厂。到1880年,他已经拥有全国90%的炼油厂。由于能够控制市场价格公司利润大幅度增长。虽然此后洛克菲勒的公司受到反托拉斯法案的影响,但他通过把总部迁到新泽西,成立了控股公司规避法律问题,因此仍然可以控制石油行业。洛克菲勒曾写道:“大型有限公司的发展就是适者生存,这是自然和上帝的法则。”
垄断大公司举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1 08:17:06 摘录
从南北战争结束到20世纪初叶,被称为美国的“镀金时代”,这个名词来自于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讽刺小说《镀金时代》。虽然大作家对于那个时期的美国充满了嘲讽,认为那是一个政商勾结
拜金主义盛行的堕落社会。但事情要两面来看,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美国政府扶持企业发展、减少政府干预,整个美国从上到下,几乎
所有人都怀着办工厂、做生意的发财梦,美国经济才迎来了突飞猛进的时代
随着美国的富商开始积累私人资本,他们在寻找投资机会的过程
中,开始出资组建联合有限公司,并不断地要求各州立法机构,颁布
更宽松的法律法规,使有限公司脱离州政府的束缚。有钱人能够合伙组建大规模的企业,并且通过华尔街等金融市场向公众出售股票,筹
集资金建设过去的私人企业和合资企业无法负担的巨型项目,比如横跨整个大陆的铁路线。脱胎于荷兰海上贸易的股份公司制度,终于在
铁路时代在北美大陆上大显神威。
从铁路开始,这种融资方式开始进入美国蓬勃发展的钢铁制造、肉类包装、原油和其他产业。于是,企业家得以建立以往无法想象的巨大型企业。这些有限公司的发展分为两种主要的形式:其一是横向联合的公司,通过合并或收购竞争对手的形式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一部分公司甚至成为垄断企业;其二是纵向联合公司,不仅掌握原材料的来源,同时也力求控制产品的分销渠道。
美国垄断企业形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1 08:14:25 摘录
另外,美国辽国上中丰富的资源是美国经济腾飞的基础,尤其是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石油。
1876年,美国从木头中获取的能量仍是从煤中获取能量的两倍,但木头的可使用量正在急速减少。而在1850年至1890年间,每过10年,美国煤炭的消耗量就翻一番。19世纪90年代晚期,美国终于超过了英国,煤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但美国经济要想真正地称霸全球,
还需要煤炭之外的资源助力。
今天我们谈石油,言必称中东,因为那里是现在世界石油的主要储藏地。其实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墨西哥湾才是世界的油库
早在1859年,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这是石油商业性开发的开端。其后,世界石油产量从1859年近乎空白的水
平猛增到1930年几乎达到每天400万桶,其中美国的原油产量达250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64%。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都在
世界石油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出产了石油总量的60%。美国是这一历史阶段当之无愧的世界能源中心,由于美国的石油业集中在德
克萨斯州等墨西哥湾沿岸,所以有人把这一历史阶段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
墨西哥湾时代也正是美国走向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时代。论单位质量及体积所含的能量,石油大约是煤炭的2倍。考虑到液态石油在开采、运输等方面比固体的煤炭更容易,石油的能量效率就更高了。从理论上讲,以石油为能量基础的国家,必然比以煤炭为能量基础的国家要更有“动力”。高能量效率、多用途的石油,成为美国经济腾飞动力
美国资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1 08:10:51 摘录
传统的银行是厌恶风险
的,银行家在投资某个项目的时候,总是尽可能地回避那些风险较大的项目,选择那些尽管回报不高,但风险很低的项目。华尔街这样的
证券市场则欢迎风险,因为古语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通过公开发行债券、股票的形式,华尔街把一个个高风险的项目卖给了许多
投资者,风险被这些投资者分摊了,因此投资者可以承受投资失败的
损失,从而激励了他们去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美国立国前一百年里能够从一个昔日的帝国边疆殖民地,一举超越所有的竞争国家
昔日的宗主国大英帝国、欧洲大陆上的普鲁士
和法兰西、东方的清朝,他们都被美国甩在了身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尔街对美国经济的强力推动。当时的大英帝国由于受到“南海
投资泡沫”破灭的负面影响,投资人心有余悸,宁愿发展传统银行
四平八稳地赚点利息,也不愿发展高风险的证券市场。而新生的美国“年轻没有失败”,继承了牛仔冒险基因的美国人毫不畏惧地发展证券
市场,使华尔街一步步做大,筹措了大笔的资金。
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在美国支持了许多超大型、高风险的项目。就拿铁路建设来说,在1865年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国只有3.5万英里的铁路。到了1890年,这个数字飙升到16.4万英里,占全世界铁路总里程的13。欧洲投资者嗅到了赚钱的机会,为美国铁路业的繁荣贡献了1/3的资金。
华尔街股票的资金,来自欧洲的投资人
美国融资爆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1 08:07:12 摘录
闲话少说,还是来谈南北战争的融资问题。除了收税,另一个能够想到的筹钱渠道就是印刷钞票了。南北战争之前,美国人的货币体系还是以黄金和白银为基础的贵金属本位制。当战争开始的时候,北方银行纷纷倒闭,停止用黄金支付他们发出去的那些票据,北方联邦
政府也没有足够的黄金来收拾残局,于是北方放弃了贵金属本位制,
开动了印钞机。在整个战争期间,北方联邦政府一共印刷了面值高达4.5亿美元的“绿背美钞”。没有贵金属压箱底,这些绿背美钞当然会
引发通货膨胀,北方的物价水平在战争期间上涨了80%
作为战败方的南方,情况更加糟糕。南方本来经济就落后于北方,融资渠道又少的可怜,只能不断开印钞票,导致南方经济爆发了恶性
通货膨胀,到战争结束时,南方的通货膨胀率高达战前的9000%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虽然纸钞横行无忌,但老百姓明白那东西贬值很快,黄金和白银才是乱世中的硬通货。由于当时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里允许进行黄金交易,于是就发生了有趣的一幕:当北方军队获胜的时候,人们预感到战争要结束,绿背美钞要贏了,于是黄金的价格就会下跌;而当南方军队获胜时,黄金的价格就会上涨。在著名的
葛底斯堡战役爆发前,由于北军节节败退,287美元纸钞才能兑换官
方宣称的100美元的黄金,创下了绿背美钞的价格新低。
这些黄金交易商们为了在黄金投机中获利,经常毫无情感地把赌注押在北军失利的一边,动摇军队和大众的心。北方媒体怒斥这帮唯利是图的家伙为“李将军在华尔街的左路军”,意思是这些人帮南军的统帅李将军在北方捣乱。林肯也曾经愤怒地说:“所有这些罪恶的脑袋都该被砍掉。
然而,真正给北方联邦政府筹措到大笔军费的渠道,却恰恰是他们诅咒的华尔街。
李将军的左路军p158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1 06:45:44 摘录
然而,真正给北方联邦政府筹措到大笔军费的渠道,却恰恰是他们诅咒的华尔街。
在一次战场像败之后,北方联邦政府的财政部长切斯亲自到华尔街、以7.3%的年利率发行5000万美元的债券,以筹措战争经费。经
过一番求爷爷告奶奶的哀求,切斯勉强筹措到了这笔钱。但是他清楚
即使是过去富得流油的华尔街,现在也不太可能再拿出钱来支持战争
了。怎么办?
一个陪同财政部长去华尔街筹款的小人物此时站了出来,他就是
杰·库克。库克是一位年轻的银行家,他的父亲和切斯是老朋友,于
是切斯希望他能够作为代理人,发行一些5年到20年期的新债券,
年利率6%,用黄金偿付。
库克没有像过去发行债券那样,把债券卖给财大气粗的银行家和
经纪商,而是说服财政部把新债券的面额缩小到50美元一张,这样即使是美国当时的工薪阶层也可以买得起一张债券了。然后,库克通过报纸和传单大肆做广告,告诉普通大众,购买这种新债券不仅是爱国精神(注:爱北方佬的国家)的体现,更是一笔很好的投资,能够
给债券持有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库克的“爱心国债大派送”活动圆满成功。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只有不到1%的富人持有证券类资产,普通人习惯于把自己的那点现
金藏到床底下或地板下面。在库克的鼓吹下,北方人日中有5%的人
购买了他发行的新债券。库克是如此地成功,以至于当南北战争结束
的那一刻,他卖出新债券的速度竞然超过了联邦政府战争部门的花钱
速度。这些新债券也流入到了华尔街的交易所,并催生了华尔街一次
繁荣的大牛市。
行了库克,你可以歇会儿了,钱已经足够多了。你是支持联邦政府打赢战争的大功臣。
战争结束了,但库克并没有回家歇着。他的银行不仅在政府债券市场拥有很大的份额,还涉足了当时方兴未艾的美国铁路大建设的事业中,拥有了几家兴建中的铁路的股权。然而正是铁路让库克折戟沉沙
筹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1 06:22:27 摘录
什么是公平?以保护民族产业的名义提高关税,让自己的父老乡购买粗制滥造的产品,这算是公平吗?北方佬习惯了高关税时候的好日子,并把那段日子视作公平。当那段日子随风而逝,他们就不习惯了,感到不公平了。
北方佬纯粹是被当年的美国政府惯坏的。现在,他们试图让往日
美好的时光昨日重现,重新执掌美国政府,制定高关税。可怕的是,他们居然成功了。1860年,北方佬控制的国会通过了新的关税法,
提高了关税税率。这个新的关税法的关税税率定在了多少呢?
先别往下找答案,您不妨猜猜看。
这个新的法案叫做“莫里尔关税法”,目的就是换掉1857年通过的那个关税税率15%的法案。新法案的税率定在了令人瞠目结舌的
37.5%。这还不算,国会还打算扩大应征收关税的进口项目。
这那里是要征税,分明是想打劫,北方佬要借新法案打劫南方佬的财富。南方佬搬出了美国宪法,找到了第一条第八款: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征得的各类税收用于偿付国债,支付国防开支,以及提供大众福利。
关税主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老虎 wong
2019-09-11 06:18:03 摘录
怎么扶持北美大陆上这些幼稚的民族产业呢?
征收保护性关税!对于从欧洲进口的工业品,征收高额的关税,
使得进口工业品在本国的售价抬高,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在
当时的美国,新兴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国会主要由北方佬掌控着,于是美国关税税率不断提高。到了1828年,更加严格的关税法案在美国国会通过了,欧洲工业品要交的税更多了。
北方佬弹冠相庆,因为他们自己生产的工业品更有价格优势,能赚更多的钱了。可是南方佬不干了,因为关税战从来不会只有一方出招,而另一方无动于衷。美国提高关税的做法,会激怒欧洲各国,迫使欧洲各国也同样提高关税,来惩罚美国对自由贸易的阻碍。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那就是美国出口的产品将被欧洲各国征更多的税,美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那么,当时美国出口的主要是什么产品呢?欧洲人才不稀罕美国那些粗制滥造的工业品呢,英国的绅士们购买美国的烟草,全欧洲的工厂采购美国的棉花,这些农产品
都是美国南方生产的。
关税战的结果是北方佬赚钱,南方佬赔钱,这样的关税政策显然大大地不公平。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反应最激烈,在州代表大会上,这个州甚至宣布关税法案在该州无效。不仅如此,南卡罗来纳州还通过了一些法令,准备组织军队和购置武器。
美国政府(主要由北方佬控制)感觉事态严重了,南方这种做法哪里是对关税不满,分明是要“另立中央”啊!1832年,当时的杰克逊总统派遣了8艘军舰封锁了南卡罗来纳州,动用武力迫使南方各州
接受关税法案。
在武力面前,南方暂时屈服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生产的棉花、烟草在欧洲失去竞争力,销量下降,利润减少。关税战让南方人要么购买北方生产的成本高、价格高的工业品,要么购买附加了高关税的欧洲进口工业品,总之都不是便宜货。简单地从钱的角度看,
南方人的损失就是北方人的收益
关税南北战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言拆解大国炼金术/001
第一篇面朝大海,香料路开
古都陷落,吃货抓狂/001
葡萄牙人纵横四海/005
扼住威尼斯的咽喉/008
玩转亚洲贸易网络/012
第二篇黄金砸晕西班牙人的头
不靠谱的计划和非主流的航海家/017
一纸契约缔造一代强国/020
从波托西银山到江南水乡/023
破产七次的穷王室/025
无敌舰队海底捞/029
第三篇海上马车夫的世纪辉煌
鲱鱼公车/035
首开先河的东印度公司/038
增强公司的力量/042
尼德兰革命:金钱对垒强权/045
第四篇奴隶贸易是怎么没的?
鲁滨孙是个奴隶贩子/048
三角贸易赚大钱/053
“看不见的手”扳倒“血腥的手”/056
非洲酋长们为什么没发大财?/060
第五篇视财如命的岛民
罗宾汉们的财产权传统/063
逃离马尔萨斯陷阱/066
可恶!爱心地被人霸占了/068
一纸空文照亮殖民者梦想/073
小店主的国度/076
第六篇工业革了全世界的命
煤与工业,鸡生蛋还是蛋生鸡?/079
棉布大反攻/081
瓦特背后的神秘社团/083
结社文化与知识产权/087
经线仪、蒸汽轮船征服大海/089
第七篇黄金、军费以及牛顿爵士
“大剪刀”向银币下手/093
钱币到底该算多少钱?/096
牛顿出马,银币遭殃/098
金剑出鞘,谁与争锋/099
议会和君主,谁能搞到更多钱?/102
第八篇法国还在,但钱没了
太阳王光芒下的财政阴影/105
拒不召开三级会议/108
一位赌王的经济传奇/110
征税要了法王的命/116
第九篇两个拿破仑,别样滑铁卢
皇帝陛下的独门准备金/121
大陆封锁作茧自缚/124
英国货冲垮欧陆防线/126
谁负谁胜天知晓/129
第十篇美利坚何种国?
野蛮生长的北美殖民者/134
为了3便士茶税,丢掉13个州/137
赌王的美国高徒/142
我杀死了银行/146
路易斯安那经济账/148
第十一篇让华尔街再飞一会儿
关税闯大祸/153
李将军在华尔街的左路军/156
美国的第一桶金/160
镀金时代/163
第十二篇黄金与白银之战
黄金VS白银,英吉利VS西班牙/166
加州黄金普照全球/168
每个美元都该如黄金般神圣/171
银价大跌,清朝的赔款怎么算?/175
银价大涨,银本位归天/178
第十三篇双头鹰的荣耀与苦难
陆上毛皮之路/182
农奴制:沙皇与贵族的妥协/184
用野蛮征服野蛮/188
两次败仗,两次改革/192
第十四篇德意志觉得地球太小
文艺范儿君主的开明专制/197
德意志与法兰西的相爱相杀/201
德意志大国崛起/206
殖民地?那就是个坑/209
一战爆发与钱无关/212
第十五篇两个凯恩斯劣徒引爆全球
新政神话/216
罗斯福也没辙了/219
希特勒高举凯恩斯大旗/223
美国金雨浇灌纳粹恶根/227
没有带头大哥的世界/230
第十六篇在布雷顿森林里纸醉金迷
美元成了世界Q币/233
黄金总库暴走江湖/236
乞丐都不收美元了/240
国家信用多少钱一斤?/243
轮回君士坦丁堡/245
尾声潮涌潮落五百年/248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言拆解大国炼金术/001
第一篇面朝大海,香料路开
古都陷落,吃货抓狂/001
葡萄牙人纵横四海/005
扼住威尼斯的咽喉/008
玩转亚洲贸易网络/012
第二篇黄金砸晕西班牙人的头
不靠谱的计划和非主流的航海家/017
一纸契约缔造一代强国/020
从波托西银山到江南水乡/023
破产七次的穷王室/025
无敌舰队海底捞/029
第三篇海上马车夫的世纪辉煌
鲱鱼公车/035
首开先河的东印度公司/038
增强公司的力量/042
尼德兰革命:金钱对垒强权/045
第四篇奴隶贸易是怎么没的?
鲁滨孙是个奴隶贩子/048
三角贸易赚大钱/053
“看不见的手”扳倒“血腥的手”/056
非洲酋长们为什么没发大财?/060
第五篇视财如命的岛民
罗宾汉们的财产权传统/063
逃离马尔萨斯陷阱/066
可恶!爱心地被人霸占了/068
一纸空文照亮殖民者梦想/073
小店主的国度/076
第六篇工业革了全世界的命
煤与工业,鸡生蛋还是蛋生鸡?/079
棉布大反攻/081
瓦特背后的神秘社团/083
结社文化与知识产权/087
经线仪、蒸汽轮船征服大海/089
第七篇黄金、军费以及牛顿爵士
“大剪刀”向银币下手/093
钱币到底该算多少钱?/096
牛顿出马,银币遭殃/098
金剑出鞘,谁与争锋/099
议会和君主,谁能搞到更多钱?/102
第八篇法国还在,但钱没了
太阳王光芒下的财政阴影/105
拒不召开三级会议/108
一位赌王的经济传奇/110
征税要了法王的命/116
第九篇两个拿破仑,别样滑铁卢
皇帝陛下的独门准备金/121
大陆封锁作茧自缚/124
英国货冲垮欧陆防线/126
谁负谁胜天知晓/129
第十篇美利坚何种国?
野蛮生长的北美殖民者/134
为了3便士茶税,丢掉13个州/137
赌王的美国高徒/142
我杀死了银行/146
路易斯安那经济账/148
第十一篇让华尔街再飞一会儿
关税闯大祸/153
李将军在华尔街的左路军/156
美国的第一桶金/160
镀金时代/163
第十二篇黄金与白银之战
黄金VS白银,英吉利VS西班牙/166
加州黄金普照全球/168
每个美元都该如黄金般神圣/171
银价大跌,清朝的赔款怎么算?/175
银价大涨,银本位归天/178
第十三篇双头鹰的荣耀与苦难
陆上毛皮之路/182
农奴制:沙皇与贵族的妥协/184
用野蛮征服野蛮/188
两次败仗,两次改革/192
第十四篇德意志觉得地球太小
文艺范儿君主的开明专制/197
德意志与法兰西的相爱相杀/201
德意志大国崛起/206
殖民地?那就是个坑/209
一战爆发与钱无关/212
第十五篇两个凯恩斯劣徒引爆全球
新政神话/216
罗斯福也没辙了/219
希特勒高举凯恩斯大旗/223
美国金雨浇灌纳粹恶根/227
没有带头大哥的世界/230
第十六篇在布雷顿森林里纸醉金迷
美元成了世界Q币/233
黄金总库暴走江湖/236
乞丐都不收美元了/240
国家信用多少钱一斤?/243
轮回君士坦丁堡/245
尾声潮涌潮落五百年/248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言拆解大国炼金术/001
第一篇面朝大海,香料路开
古都陷落,吃货抓狂/001
葡萄牙人纵横四海/005
扼住威尼斯的咽喉/008
玩转亚洲贸易网络/012
第二篇黄金砸晕西班牙人的头
不靠谱的计划和非主流的航海家/017
一纸契约缔造一代强国/020
从波托西银山到江南水乡/023
破产七次的穷王室/025
无敌舰队海底捞/029
第三篇海上马车夫的世纪辉煌
鲱鱼公车/035
首开先河的东印度公司/038
增强公司的力量/042
尼德兰革命:金钱对垒强权/045
第四篇奴隶贸易是怎么没的?
鲁滨孙是个奴隶贩子/048
三角贸易赚大钱/053
“看不见的手”扳倒“血腥的手”/056
非洲酋长们为什么没发大财?/060
第五篇视财如命的岛民
罗宾汉们的财产权传统/063
逃离马尔萨斯陷阱/066
可恶!爱心地被人霸占了/068
一纸空文照亮殖民者梦想/073
小店主的国度/076
第六篇工业革了全世界的命
煤与工业,鸡生蛋还是蛋生鸡?/079
棉布大反攻/081
瓦特背后的神秘社团/083
结社文化与知识产权/087
经线仪、蒸汽轮船征服大海/089
第七篇黄金、军费以及牛顿爵士
“大剪刀”向银币下手/093
钱币到底该算多少钱?/096
牛顿出马,银币遭殃/098
金剑出鞘,谁与争锋/099
议会和君主,谁能搞到更多钱?/102
第八篇法国还在,但钱没了
太阳王光芒下的财政阴影/105
拒不召开三级会议/108
一位赌王的经济传奇/110
征税要了法王的命/116
第九篇两个拿破仑,别样滑铁卢
皇帝陛下的独门准备金/121
大陆封锁作茧自缚/124
英国货冲垮欧陆防线/126
谁负谁胜天知晓/129
第十篇美利坚何种国?
野蛮生长的北美殖民者/134
为了3便士茶税,丢掉13个州/137
赌王的美国高徒/142
我杀死了银行/146
路易斯安那经济账/148
第十一篇让华尔街再飞一会儿
关税闯大祸/153
李将军在华尔街的左路军/156
美国的第一桶金/160
镀金时代/163
第十二篇黄金与白银之战
黄金VS白银,英吉利VS西班牙/166
加州黄金普照全球/168
每个美元都该如黄金般神圣/171
银价大跌,清朝的赔款怎么算?/175
银价大涨,银本位归天/178
第十三篇双头鹰的荣耀与苦难
陆上毛皮之路/182
农奴制:沙皇与贵族的妥协/184
用野蛮征服野蛮/188
两次败仗,两次改革/192
第十四篇德意志觉得地球太小
文艺范儿君主的开明专制/197
德意志与法兰西的相爱相杀/201
德意志大国崛起/206
殖民地?那就是个坑/209
一战爆发与钱无关/212
第十五篇两个凯恩斯劣徒引爆全球
新政神话/216
罗斯福也没辙了/219
希特勒高举凯恩斯大旗/223
美国金雨浇灌纳粹恶根/227
没有带头大哥的世界/230
第十六篇在布雷顿森林里纸醉金迷
美元成了世界Q币/233
黄金总库暴走江湖/236
乞丐都不收美元了/240
国家信用多少钱一斤?/243
轮回君士坦丁堡/245
尾声潮涌潮落五百年/248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即使38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美元也是高估的。
欧洲各国看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无利可图,感到没必要再和美国在一口锅里吃饭了。1973年德国、法国等国宣布本国货币不再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而是根据市场情况实行浮动汇率。说白了,就是让美元相对于本国货币贬值吧,贬值吧,贬值吧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塌了。
在20世纪70年代,美元在欧洲就像是病菌一样,让人们避之唯
恐不及。在英国伦敦,一位美国游客拿出美元付账时频频遭拒;法国巴黎的出租车上贴着“不再接受美元”的标识,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破烂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二战后受欢迎程度曾经堪比黄金的“美
金”,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不禁令人唏嘘。
美国政府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说成是苏黎世侏儒和货币投机者的罪行,他们大肆地炒作黄金,击垮了黄金总库。所谓的苏黎世侏儒,指的是瑞士的那些银行家。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美国自己制造了美元的通货膨胀,还竭力想维持美元不贬值,以此来吸取别国的财富。黄金总库虽然一时可以让美国的伎俩得逞,但终究还是被市场击
败了。
会议,基本上是一次美国人说了算的国际会议。
代表英国出席会议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提出设立世界银行,各国货币恢复多边结算的方案,货币的标价参考二战前3年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情况设定。至于过去金本位体制下的黄金,凯恩斯认为那是“野童的残余”,没必要再用黄金做货币,弄个新的世界货币“班科”替代
它,各国的所有货币包括黄金白银都与这个世界货币兑换。凯恩斯之心,路人皆知!解读一下他的心思,二战前英国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状况还不错,因此根据战前的情况来给英镑定价;战争
下来,英国黄金储备基本花光,所以应该取消黄金的货币资格。想的好美,你当美国人是傻瓜吗?这个凯恩斯计划拿到美国人那
里,立刻被一口否决。这场战争打下来,英国已经没有家底了,经济
实力严重受损,竟然还想恢复战前的金融地位?开玩笑。
美国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怀特计划,在这个以财长助理怀特命名
的计划中,首先,各国货币不要那么麻烦地互相结算了,大家统一与
美元结算好了(只有美国“出产”美元);其次,世界金融体系要恢复
金本位(美国的黄金储备最多嘛);第三,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
等价于1盎司黄金(诸位可以把美元看成是黄金)。
实力决定一切。你凯恩斯的名气再大,谈论经济问题再巧舌如簧,英国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终,与会各国只能接受怀特计划,毕竟要最后打赢战争和未来的战后重建,都要靠财大气粗的美国佬。
影响此后世界经济几十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了,在这个变相的金本位体系下,美元是国际上唯一的通行货币,各国的货币都成美元的附庸,各自与美元结算,虽然名义上各国货币也可以用黄金
兑换,但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从美国兑换。
罗斯福喘了口气。然而这么做的后果有多严重呢?
让我们来看看纳粹德国从美国得到了些什么技术: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从杜邦公司购得;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
司得到的;美乎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给了德国空军巨大
的帮助;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获得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支持…
在美国金雨的浇灌下,纳粹的恶根开始破土而出。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新的纳粹国防军,将编制从
10万人扩充到至少50万人。德国完全实现了重新武装。
1936年3月底,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夺回了被侵占的莱茵地区。
争的市场经济,限制垄断企业,但是在当时的德国,垄断组织不仅合法,而且势力强大。卡特尔就是名义上相互独立、生产类似产品的公
司之间的联合,大家一起垄断市场,规定产品的价格、产量,反对其他公司的竞争。这种组织类似于今天世界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些与国家通过限制产量来达到拾高油价的目的,获得更大的利润,避免同行业的竞争。品德国卡特尔组织的数量在1875年只有4家,到了1890年就增加
到100家,到了1914年的时候,已经接近1000家,达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卡特尔的程度。按说有了卡特尔,这些组织会限制产量,德国的工业产量应该不会快速增长。但这些卡特尔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卖,也大量出口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与别国商品一较高下。
和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奉行自由贸易不同,德国奉行保护性关税,限制其他国家产品在本国销售。这样一来,卡特尔就可以在国内
市场上呼风唤雨,抬高价格,维持高利润。然后,卡特尔利用国内市场的利润作为补贴,在国际市场上低价倾销自己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其他列强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卡特尔甚至可以比平均生产成本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只要保证国内市场的高价足以弥补国际市场的亏损。例如,德国当时国有铁路当局对运往边境的外销货物收取较低的装运费,而对境内货物装运收取高价,这一例子便是卡特尔盈利模式的一个典型。
这种低价倾销的模式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是很反常规的,有很大的杀伤力,国际市场上德国产品的出口量迅速增长,名义上的世界老大英国终于坐不住了德国产品在地球上的各个市场上同英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英国虽然能在自己的殖民地通过各种限制手段,保持本国产品的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等非英国殖民地的市场上,却彻底输给了来势汹汹的德国商人。
志所有邦国同仇敌忾,尤其是南德意志的那些邦国也会站到普鲁士的
阵营中。事实果真如此,许多曾经对德意志统一表示反对,特别是反
对普鲁士领导德意志的国内力量,现在全都开始反对法国的入侵。俾
斯麦正在率领整个德意志各邦,共同对抗侵略者。甚至连刚刚被普鲁土打败的奥地利都宣布保持中立,不敢公开支持法国。
高效的铁路再次成为战争的决胜因素。行动迟缓的法军被快速移
动的普鲁士军队打的找不到北。战争的结果我们已经在前面介绍过了
军事侏儒拿破仑三世被擒,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
普鲁士并不满足于把法军赶出德意志,而是继续进兵,包围了巴黎,直到法国同意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同意3年内赔款50亿法
郎才退兵。
3年50亿法郎,打劫啊!当时1法郎规定含金0.29克,50亿法
郎就是1450吨黄金,论价值,这些黄金比起30年后清朝签订《辛丑条约》时要赔给八国联军的白银的总价高出一个数量级。当年普鲁士
赔给拿破仑·波拿巴才1.3亿法郎,现在转身狮子大开口,几十倍的赔款往回捞。
令人惊讶的是,法国居然真的用了3年就如数赔偿了这50亿法郎,附带支付了一些利息。由此我们只能慨叹,清朝末年的财政状况的确已经孱弱不堪,被欧洲列强甩出了好几条街,连赔款都寒酸。法国吃了大败仗,还能够短时间凑齐50亿法郎,也说明拿破仑三世的确是个经济建设的好手。
从经济原理上看,缺少人手不缺土地的欧洲生产的产品中,那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上扬,而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会
下跌。于是,依赖贸易和技术的奢侈品、高端手工品市场走向繁荣而那些依赖土地的基本产品比如粮食的市场走向衰落。而且人口少了,
粮食消费自然也就减少了
欧洲的历史证明了经济原理的正确性。自14世纪中叶开始,“小店主的国度”英格兰地区的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急剧上升,因为这个地区的劳动者更多依赖手工技术和贸易来赚钱;之后,他们的实际工资持续增长了大约一个世纪。因而到15世纪中叶时,劳动者所赚
得的实际工资已经比他们在黑死病前夕的所得高出2倍多。
当我们把目光从英格兰移动到俄罗斯,悲惨的景象出现了。由于当时的俄罗斯基本上以农业为生,粮食市场的衰落打击了俄罗斯的农村经济。收入下降使得农民生活陷入困难,一些农民开始离开村社,逃亡到欧洲西部那些劳动收入高的地区,村社面临解体的境地。俄罗斯的贵族们为了维持住岌岌可危的农村经济,不得不出台严酷的法限制农民
世界经济老大美利坚干预白银市场价格,让白银价格急升,以白银计价的中国货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严重打击了中国的出口。例如1934年,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生丝全
年的出口量只有1930年出口量的22%。更为糟糕的是,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迅速飙升,到1935年春天,国际银价超过中国国内银价已达到50%,使得从中国向国外倒卖白银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营生。
此时,侵略中国北方的日本也趁火打劫,利用两边的银价差大肆倒卖白银,甚至直接掠夺中国的白银,并攻击中国的金融体系,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几近弹尽粮绝。中国境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加上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国民党政府撑不住了,1935年正式宣布放弃银本位制,实行法币,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在英镑与黄金挂钩的前提下,法币等于也采取了金本位制。
随着国民党政府转向了金本位制,黄金与白银的几百年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黄金教派一统江湖,可惜,它不能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
熔炉之外,还在明尼苏达州富含铁矿的山脉购买了大量土地。为了把矿石运到工厂,卡耐基购买了一支能够在五大湖区航行的船队。与此
同时,他购买铁路,不仅仅是为了运输产品,同时也保证了铁路的桥
梁和铁轨建筑能够用自己的产品。
卡内基相信,哪怕不能为自己的钢铁创造一个国际市场,至少也
可以创造一个国内市场。最终,他的钢铁企业统治了19世纪末的美
国钢铁市场。
横向联合企业家的标志性人物则非约翰·洛克菲勒莫属。从1863年他建立第一家炼油厂开始,洛克菲勒一直致力于控制石油工业。为了稳定该行业极端不稳定的价格变化,他的策略是尽量控制石油供给,因此利用自己的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尽量收购所有的炼油厂。到1880年,他已经拥有全国90%的炼油厂。由于能够控制市场价格公司利润大幅度增长。虽然此后洛克菲勒的公司受到反托拉斯法案的影响,但他通过把总部迁到新泽西,成立了控股公司规避法律问题,因此仍然可以控制石油行业。洛克菲勒曾写道:“大型有限公司的发展就是适者生存,这是自然和上帝的法则。”
拜金主义盛行的堕落社会。但事情要两面来看,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美国政府扶持企业发展、减少政府干预,整个美国从上到下,几乎
所有人都怀着办工厂、做生意的发财梦,美国经济才迎来了突飞猛进的时代
随着美国的富商开始积累私人资本,他们在寻找投资机会的过程
中,开始出资组建联合有限公司,并不断地要求各州立法机构,颁布
更宽松的法律法规,使有限公司脱离州政府的束缚。有钱人能够合伙组建大规模的企业,并且通过华尔街等金融市场向公众出售股票,筹
集资金建设过去的私人企业和合资企业无法负担的巨型项目,比如横跨整个大陆的铁路线。脱胎于荷兰海上贸易的股份公司制度,终于在
铁路时代在北美大陆上大显神威。
从铁路开始,这种融资方式开始进入美国蓬勃发展的钢铁制造、肉类包装、原油和其他产业。于是,企业家得以建立以往无法想象的巨大型企业。这些有限公司的发展分为两种主要的形式:其一是横向联合的公司,通过合并或收购竞争对手的形式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一部分公司甚至成为垄断企业;其二是纵向联合公司,不仅掌握原材料的来源,同时也力求控制产品的分销渠道。
1876年,美国从木头中获取的能量仍是从煤中获取能量的两倍,但木头的可使用量正在急速减少。而在1850年至1890年间,每过10年,美国煤炭的消耗量就翻一番。19世纪90年代晚期,美国终于超过了英国,煤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但美国经济要想真正地称霸全球,
还需要煤炭之外的资源助力。
今天我们谈石油,言必称中东,因为那里是现在世界石油的主要储藏地。其实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墨西哥湾才是世界的油库
早在1859年,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这是石油商业性开发的开端。其后,世界石油产量从1859年近乎空白的水
平猛增到1930年几乎达到每天400万桶,其中美国的原油产量达250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64%。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都在
世界石油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出产了石油总量的60%。美国是这一历史阶段当之无愧的世界能源中心,由于美国的石油业集中在德
克萨斯州等墨西哥湾沿岸,所以有人把这一历史阶段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
墨西哥湾时代也正是美国走向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时代。论单位质量及体积所含的能量,石油大约是煤炭的2倍。考虑到液态石油在开采、运输等方面比固体的煤炭更容易,石油的能量效率就更高了。从理论上讲,以石油为能量基础的国家,必然比以煤炭为能量基础的国家要更有“动力”。高能量效率、多用途的石油,成为美国经济腾飞动力
的,银行家在投资某个项目的时候,总是尽可能地回避那些风险较大的项目,选择那些尽管回报不高,但风险很低的项目。华尔街这样的
证券市场则欢迎风险,因为古语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通过公开发行债券、股票的形式,华尔街把一个个高风险的项目卖给了许多
投资者,风险被这些投资者分摊了,因此投资者可以承受投资失败的
损失,从而激励了他们去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美国立国前一百年里能够从一个昔日的帝国边疆殖民地,一举超越所有的竞争国家
昔日的宗主国大英帝国、欧洲大陆上的普鲁士
和法兰西、东方的清朝,他们都被美国甩在了身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尔街对美国经济的强力推动。当时的大英帝国由于受到“南海
投资泡沫”破灭的负面影响,投资人心有余悸,宁愿发展传统银行
四平八稳地赚点利息,也不愿发展高风险的证券市场。而新生的美国“年轻没有失败”,继承了牛仔冒险基因的美国人毫不畏惧地发展证券
市场,使华尔街一步步做大,筹措了大笔的资金。
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在美国支持了许多超大型、高风险的项目。就拿铁路建设来说,在1865年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国只有3.5万英里的铁路。到了1890年,这个数字飙升到16.4万英里,占全世界铁路总里程的13。欧洲投资者嗅到了赚钱的机会,为美国铁路业的繁荣贡献了1/3的资金。
华尔街股票的资金,来自欧洲的投资人
政府也没有足够的黄金来收拾残局,于是北方放弃了贵金属本位制,
开动了印钞机。在整个战争期间,北方联邦政府一共印刷了面值高达4.5亿美元的“绿背美钞”。没有贵金属压箱底,这些绿背美钞当然会
引发通货膨胀,北方的物价水平在战争期间上涨了80%
作为战败方的南方,情况更加糟糕。南方本来经济就落后于北方,融资渠道又少的可怜,只能不断开印钞票,导致南方经济爆发了恶性
通货膨胀,到战争结束时,南方的通货膨胀率高达战前的9000%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虽然纸钞横行无忌,但老百姓明白那东西贬值很快,黄金和白银才是乱世中的硬通货。由于当时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里允许进行黄金交易,于是就发生了有趣的一幕:当北方军队获胜的时候,人们预感到战争要结束,绿背美钞要贏了,于是黄金的价格就会下跌;而当南方军队获胜时,黄金的价格就会上涨。在著名的
葛底斯堡战役爆发前,由于北军节节败退,287美元纸钞才能兑换官
方宣称的100美元的黄金,创下了绿背美钞的价格新低。
这些黄金交易商们为了在黄金投机中获利,经常毫无情感地把赌注押在北军失利的一边,动摇军队和大众的心。北方媒体怒斥这帮唯利是图的家伙为“李将军在华尔街的左路军”,意思是这些人帮南军的统帅李将军在北方捣乱。林肯也曾经愤怒地说:“所有这些罪恶的脑袋都该被砍掉。
然而,真正给北方联邦政府筹措到大笔军费的渠道,却恰恰是他们诅咒的华尔街。
在一次战场像败之后,北方联邦政府的财政部长切斯亲自到华尔街、以7.3%的年利率发行5000万美元的债券,以筹措战争经费。经
过一番求爷爷告奶奶的哀求,切斯勉强筹措到了这笔钱。但是他清楚
即使是过去富得流油的华尔街,现在也不太可能再拿出钱来支持战争
了。怎么办?
一个陪同财政部长去华尔街筹款的小人物此时站了出来,他就是
杰·库克。库克是一位年轻的银行家,他的父亲和切斯是老朋友,于
是切斯希望他能够作为代理人,发行一些5年到20年期的新债券,
年利率6%,用黄金偿付。
库克没有像过去发行债券那样,把债券卖给财大气粗的银行家和
经纪商,而是说服财政部把新债券的面额缩小到50美元一张,这样即使是美国当时的工薪阶层也可以买得起一张债券了。然后,库克通过报纸和传单大肆做广告,告诉普通大众,购买这种新债券不仅是爱国精神(注:爱北方佬的国家)的体现,更是一笔很好的投资,能够
给债券持有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库克的“爱心国债大派送”活动圆满成功。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只有不到1%的富人持有证券类资产,普通人习惯于把自己的那点现
金藏到床底下或地板下面。在库克的鼓吹下,北方人日中有5%的人
购买了他发行的新债券。库克是如此地成功,以至于当南北战争结束
的那一刻,他卖出新债券的速度竞然超过了联邦政府战争部门的花钱
速度。这些新债券也流入到了华尔街的交易所,并催生了华尔街一次
繁荣的大牛市。
行了库克,你可以歇会儿了,钱已经足够多了。你是支持联邦政府打赢战争的大功臣。
战争结束了,但库克并没有回家歇着。他的银行不仅在政府债券市场拥有很大的份额,还涉足了当时方兴未艾的美国铁路大建设的事业中,拥有了几家兴建中的铁路的股权。然而正是铁路让库克折戟沉沙
北方佬纯粹是被当年的美国政府惯坏的。现在,他们试图让往日
美好的时光昨日重现,重新执掌美国政府,制定高关税。可怕的是,他们居然成功了。1860年,北方佬控制的国会通过了新的关税法,
提高了关税税率。这个新的关税法的关税税率定在了多少呢?
先别往下找答案,您不妨猜猜看。
这个新的法案叫做“莫里尔关税法”,目的就是换掉1857年通过的那个关税税率15%的法案。新法案的税率定在了令人瞠目结舌的
37.5%。这还不算,国会还打算扩大应征收关税的进口项目。
这那里是要征税,分明是想打劫,北方佬要借新法案打劫南方佬的财富。南方佬搬出了美国宪法,找到了第一条第八款: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征得的各类税收用于偿付国债,支付国防开支,以及提供大众福利。
征收保护性关税!对于从欧洲进口的工业品,征收高额的关税,
使得进口工业品在本国的售价抬高,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在
当时的美国,新兴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国会主要由北方佬掌控着,于是美国关税税率不断提高。到了1828年,更加严格的关税法案在美国国会通过了,欧洲工业品要交的税更多了。
北方佬弹冠相庆,因为他们自己生产的工业品更有价格优势,能赚更多的钱了。可是南方佬不干了,因为关税战从来不会只有一方出招,而另一方无动于衷。美国提高关税的做法,会激怒欧洲各国,迫使欧洲各国也同样提高关税,来惩罚美国对自由贸易的阻碍。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那就是美国出口的产品将被欧洲各国征更多的税,美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那么,当时美国出口的主要是什么产品呢?欧洲人才不稀罕美国那些粗制滥造的工业品呢,英国的绅士们购买美国的烟草,全欧洲的工厂采购美国的棉花,这些农产品
都是美国南方生产的。
关税战的结果是北方佬赚钱,南方佬赔钱,这样的关税政策显然大大地不公平。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反应最激烈,在州代表大会上,这个州甚至宣布关税法案在该州无效。不仅如此,南卡罗来纳州还通过了一些法令,准备组织军队和购置武器。
美国政府(主要由北方佬控制)感觉事态严重了,南方这种做法哪里是对关税不满,分明是要“另立中央”啊!1832年,当时的杰克逊总统派遣了8艘军舰封锁了南卡罗来纳州,动用武力迫使南方各州
接受关税法案。
在武力面前,南方暂时屈服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生产的棉花、烟草在欧洲失去竞争力,销量下降,利润减少。关税战让南方人要么购买北方生产的成本高、价格高的工业品,要么购买附加了高关税的欧洲进口工业品,总之都不是便宜货。简单地从钱的角度看,
南方人的损失就是北方人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