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基因传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引领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
……
[ 展开全部 ]
命。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 解了生命的奥 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全部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限接近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时,“人类”的概念也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基因传》所讲的故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 收起 ]
作者:[美] 悉达多·穆克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88
ISBN:750868242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后 记 辨别身份 526
烟笼寒水月笼沙
2018-02-18 17:09:58 摘录
1919年,摩尔根曾经写道:“人类最终会了解自然的本质,而所谓的神秘莫测不过是场错觉罢了。”6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当前正在把摩尔根的结论从了解自然扩展至领悟人性。
我的脑海中经常会出现贾古与拉杰什的身影,假设兄弟二人出生在距今50年到100年的未来,那么他们的生活轨迹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能否根据遗传学易感性来治愈摧残他们生命的疾病呢?这种知识能否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又会涉及何种道德、社会与生物危害呢?人们对于这种类型的知识是否会产生全新的理解与同情呢?还是说它们会成为新型歧视的核心内容?这种知识能被用来重新定义什么是“自然”吗?
但是“自然”到底是什么呢?我扪心自问。从一方面来说,它具有变异、突变、转换、无常、离散与流动的属性;而另一方面,它还表现出恒常、持久、完整与保真的特征。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自然的身份呢?由于DNA本身就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分子,因此它编码的生物体也是千奇百怪。我们原本想从遗传特征中总结出恒常的规律,但是却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了变异(对立面)的奥秘,同时还认识到突变是保持人类本质的必要条件。我们体内的基因组正在努力维系着各种力量之间脆弱的平衡,其中就包括彼此互补的双螺旋结构、错综复杂的过去和未来以及挥之不去的欲望和记忆,而这也构成了世间万物最为人性的核心。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就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与明辨是非的终极挑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言 骨肉同胞 i
-----
第一部分 “遗传科学昙花一现”——遗传物质重见天日(1865―1935) 001
第一章 围墙花园 003
第二章 “谜中之谜” 016
第三章 “空中楼阁” 031
第四章 他爱之花 038
第五章 “名叫孟德尔” 049
第六章 优生学 058
第七章 “三代智障已经足够” 075
------
第二部分 “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揭秘遗传机制(1930─1970) 085
第一章 “身份” 087
第二章 真相与和解 100
第三章 转化 112
第四章 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121
第五章 “愚蠢的分子” 137
第六章 DNA 双螺旋 144
第七章 “变幻莫测的难解之谜” 169
第八章 基因的调控、复制与重组 182
第九章 基因与生命起源 196
------
第三部分 “遗传学家的梦想”——基因测序与基因克隆(1970─2001) 213
第一章 “交叉互换” 215
第二章 现代音乐 229
第三章 海边的爱因斯坦 240
第四章 “克隆或死亡” 252
------
第四部分 “人类是最适合的研究对象”——人类遗传学(1970─2005) 271
第一章 父亲的苦难 273
第二章 诊所诞生 278
第三章 “干预,干预,再干预” 292
第四章 基因定位 298
第五章 基因组时代 316
第六章 基因地理学家 330
第七章 人之书(共23卷) 348
------
第五部分 镜中奇遇——遗传一致性与“常态”(2001─2015) 353
第一章 “不分彼此” 355
第二章 遗传算法 380
第三章 最后一英里 400
第四章 冬日饥荒 423
------
第六部分 后基因组时代——遗传学的命运与未来(2015─ ) 449
第一章 未来的未来 451
第二章 基因诊断:“预生存者” 474
第三章 基因治疗:后人类时代 503
------
后 记 辨别身份 526
致 谢 537
大事年表 541
词 汇 表 542
译者注记 546
注 释 548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言 骨肉同胞 i
-----
第一部分 “遗传科学昙花一现”——遗传物质重见天日(1865―1935) 001
第一章 围墙花园 003
第二章 “谜中之谜” 016
第三章 “空中楼阁” 031
第四章 他爱之花 038
第五章 “名叫孟德尔” 049
第六章 优生学 058
第七章 “三代智障已经足够” 075
------
第二部分 “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揭秘遗传机制(1930─1970) 085
第一章 “身份” 087
第二章 真相与和解 100
第三章 转化 112
第四章 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121
第五章 “愚蠢的分子” 137
第六章 DNA 双螺旋 144
第七章 “变幻莫测的难解之谜” 169
第八章 基因的调控、复制与重组 182
第九章 基因与生命起源 196
------
第三部分 “遗传学家的梦想”——基因测序与基因克隆(1970─2001) 213
第一章 “交叉互换” 215
第二章 现代音乐 229
第三章 海边的爱因斯坦 240
第四章 “克隆或死亡” 252
------
第四部分 “人类是最适合的研究对象”——人类遗传学(1970─2005) 271
第一章 父亲的苦难 273
第二章 诊所诞生 278
第三章 “干预,干预,再干预” 292
第四章 基因定位 298
第五章 基因组时代 316
第六章 基因地理学家 330
第七章 人之书(共23卷) 348
------
第五部分 镜中奇遇——遗传一致性与“常态”(2001─2015) 353
第一章 “不分彼此” 355
第二章 遗传算法 380
第三章 最后一英里 400
第四章 冬日饥荒 423
------
第六部分 后基因组时代——遗传学的命运与未来(2015─ ) 449
第一章 未来的未来 451
第二章 基因诊断:“预生存者” 474
第三章 基因治疗:后人类时代 503
------
后 记 辨别身份 526
致 谢 537
大事年表 541
词 汇 表 542
译者注记 546
注 释 548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言 骨肉同胞 i
-----
第一部分 “遗传科学昙花一现”——遗传物质重见天日(1865―1935) 001
第一章 围墙花园 003
第二章 “谜中之谜” 016
第三章 “空中楼阁” 031
第四章 他爱之花 038
第五章 “名叫孟德尔” 049
第六章 优生学 058
第七章 “三代智障已经足够” 075
------
第二部分 “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揭秘遗传机制(1930─1970) 085
第一章 “身份” 087
第二章 真相与和解 100
第三章 转化 112
第四章 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121
第五章 “愚蠢的分子” 137
第六章 DNA 双螺旋 144
第七章 “变幻莫测的难解之谜” 169
第八章 基因的调控、复制与重组 182
第九章 基因与生命起源 196
------
第三部分 “遗传学家的梦想”——基因测序与基因克隆(1970─2001) 213
第一章 “交叉互换” 215
第二章 现代音乐 229
第三章 海边的爱因斯坦 240
第四章 “克隆或死亡” 252
------
第四部分 “人类是最适合的研究对象”——人类遗传学(1970─2005) 271
第一章 父亲的苦难 273
第二章 诊所诞生 278
第三章 “干预,干预,再干预” 292
第四章 基因定位 298
第五章 基因组时代 316
第六章 基因地理学家 330
第七章 人之书(共23卷) 348
------
第五部分 镜中奇遇——遗传一致性与“常态”(2001─2015) 353
第一章 “不分彼此” 355
第二章 遗传算法 380
第三章 最后一英里 400
第四章 冬日饥荒 423
------
第六部分 后基因组时代——遗传学的命运与未来(2015─ ) 449
第一章 未来的未来 451
第二章 基因诊断:“预生存者” 474
第三章 基因治疗:后人类时代 503
------
后 记 辨别身份 526
致 谢 537
大事年表 541
词 汇 表 542
译者注记 546
注 释 548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我的脑海中经常会出现贾古与拉杰什的身影,假设兄弟二人出生在距今50年到100年的未来,那么他们的生活轨迹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能否根据遗传学易感性来治愈摧残他们生命的疾病呢?这种知识能否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又会涉及何种道德、社会与生物危害呢?人们对于这种类型的知识是否会产生全新的理解与同情呢?还是说它们会成为新型歧视的核心内容?这种知识能被用来重新定义什么是“自然”吗?
但是“自然”到底是什么呢?我扪心自问。从一方面来说,它具有变异、突变、转换、无常、离散与流动的属性;而另一方面,它还表现出恒常、持久、完整与保真的特征。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自然的身份呢?由于DNA本身就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分子,因此它编码的生物体也是千奇百怪。我们原本想从遗传特征中总结出恒常的规律,但是却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了变异(对立面)的奥秘,同时还认识到突变是保持人类本质的必要条件。我们体内的基因组正在努力维系着各种力量之间脆弱的平衡,其中就包括彼此互补的双螺旋结构、错综复杂的过去和未来以及挥之不去的欲望和记忆,而这也构成了世间万物最为人性的核心。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就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与明辨是非的终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