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一提国学就非得仰望呢?甚至有人说“如今没有哪个搞哲学的水平能接近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的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一这是不是胡说八道?如果有什么学问非得跪着学,我看那不是学问,那是宗教。中国过去这几十年,因为国学出了大名的,有的寻章摘句,有的心灵鸡汤,有的装神弄鬼。
国学不是吐火罗文,国学不是《弟子规》。国学不应该仅仅是EMBA培训班上老板们的饭局谈资,国学更不应该仅仅是附庸风雅的中产阶级培训小孩的另一项才艺。国学,应该是思想和学问。国学对应的应该是西方的“自由技艺”( liberal arts),是能让人做事更有分寸,解决问题更有办法,获得真正自由的学问。我们想学的不仅仅是“爱国者”的学间,我们还想学“治国者”的学问。
而这样的国学,指望庙堂之上一天到晚揣摩上意、争取经费、发小论文评小职称的教授们恐怕是不行了。非得有个格局远大之人,以不卑不亢的态度,究经典之际,通中西之变,成一家之言。
如果你要计划将来,你就应该相信未来尽在你的掌控之中,只要付出就能有所回报—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你也应该相信它,只有这样你才能全力以赴;但如果你已经取得成功,回顾往事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超出了你的应得( you got better than you deserved),你应当为此感到庆幸。
当你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执行者”,你可以认为你自己配得上你取得的每一个成就;但是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你应该知道那完全是胡说八道一一没有外界环境的克持,你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布鲁克斯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一个问题,你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这些结论其实都是正确的。这也印证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的名言:
国学不是吐火罗文,国学不是《弟子规》。国学不应该仅仅是EMBA培训班上老板们的饭局谈资,国学更不应该仅仅是附庸风雅的中产阶级培训小孩的另一项才艺。国学,应该是思想和学问。国学对应的应该是西方的“自由技艺”( liberal arts),是能让人做事更有分寸,解决问题更有办法,获得真正自由的学问。我们想学的不仅仅是“爱国者”的学间,我们还想学“治国者”的学问。
而这样的国学,指望庙堂之上一天到晚揣摩上意、争取经费、发小论文评小职称的教授们恐怕是不行了。非得有个格局远大之人,以不卑不亢的态度,究经典之际,通中西之变,成一家之言。
但是这个局面正在往好的方向转变。中国现在的大局是新兴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升级,人的观念和意识也在升级。可能新一代的中国人正在学
习怎么像绅士一样生活,也在学习怎么像绅士一样自省。
一个好的道歉要有三步。
(1)明确动机:不是为了赢回别人的信任,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
(2)学到东西:态度有问题就解决态度问题,能力有问题就解决能力问题。
(3)提出道歉:说明你的错误,也说明你的改变,但是把是否原谅的决定权交给对方。
不过我猜,这篇文章更大的教训是,一个真正的精英人物要有点中国古代君子或者西方绅土的作风,学一点反思自己的功夫。
他说,道歉应该是你个人从这件事上吸取了教训,从而获得了进步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对别人施加影响力的工具。
所以,你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人际关系问题,而是你自己人格的完善。什么叫人格完善呢?就是你做的这件事,跟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之间有个差距。注意,格雷尼这里说的可不是“客户期待你是个什么人”,而是“你自己想成为什么人”。你必须跟你自己较劲。可能你是真心想帮助客户,但结果却帮了倒忙。是不是你对这个工作重视不够,事先没有充分调研客户的状况和需求?是不是你能力不足?事情办砸了,别人批评你,你的本能反应可能是防守反击,但你要想真正从这个事件中学习,有所进步,就必须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接下来你还要决定将来怎么办,怎么改进态度和能力。格雷尼说,只有当你分析和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你的道歉才配得上被人原谅。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收入没有增长,房子却变大了。这个多出来的面积可不是白给的。弗兰克自己统计,1970年,一个中等收入的人租住一个中等的房子,为了负担房租,他须付出每个月42小时的工作时间—而今天则须付出100小时的工作时间。这么算的话,住房花费占美国人的收入比例已经扩大了一倍多。
如此说来,美国房价的涨法似乎比中国的情况还是要好一点的,毕竟中国涨的是单位面积的房价,而美国的房价虽然在涨:但易美国人的住房面积也的确变大了。
严格说来,不考虑运气成分真不行。
如果你要计划将来,你就应该相信未来尽在你的掌控之中,只要付出就能有所回报—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你也应该相信它,只有这样你才能全力以赴;但如果你已经取得成功,回顾往事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超出了你的应得( you got better than you deserved),你应当为此感到庆幸。
当你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执行者”,你可以认为你自己配得上你取得的每一个成就;但是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你应该知道那完全是胡说八道一一没有外界环境的克持,你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布鲁克斯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一个问题,你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这些结论其实都是正确的。这也印证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的名言: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单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运气?答案就在于你能不能调用这个一流智力。
比如说,你经过一番努力,取得了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当你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你最难忘的,一定是自身在其中付出的努力,而容易忽略外界的偶然因素。即使当时你觉得非常幸运,但时间一长你就忘了。所以过段时间之后,连你自己都会认为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弗兰克举了个例子。你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会遇到顺风和逆风的情况。如果逆风骑车,你会非常累,也就记住了这个风向;如果顺风骑车,你就很容易忽略了风向条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Goge索顶风( headwind),能找到很多人逆风前行的图;但搜索顺风( tailwind),就没几张图片。
推迟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