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7201112694
001 婆罗门之子 _ 012 沙门
  • 哩卡卡
    2019-02-17 07:54:47 摘录
    一只苍鹭飞越竹林时,他将灵魂嵌入苍鹭之躯。他化为苍鹭,飞越森林和山峦,吞食鲜肉,忍苍鹭之饥,啼苍鹭之哀鸣,死苍鹭之死。一匹死去的胡狼横卧沙滩时,他的灵魂钻进胡狼的尸身。他变成胡狼,尸体膨胀、发臭、腐烂,被鬣狗撕碎,被兀鹰啄食,成为一具骨架,化为灰,飞散在旷野中。悉达多的灵魂重新返回时,已历经死亡、腐朽和尘化,已品尝轮回阴暗的醉意。他好似猎人,在新的渴望中瞄准摆脱轮回的出口,缘起的终结之处,无忧而永恒的开端。他扼杀感官,毁灭记忆。他从“我”中溜走,融入陌生的万物中。他是动物,是尸身,是石,是木,是水。但他总是重新出定,在阳光下或月光中重归于“我”,在轮回中打转,重新觉察到渴望。他压制渴望,又收获新的渴望。
    有点诱人怎么回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哩卡卡
    2019-02-17 07:50:20 摘录
    一切都是欺骗,都散发着恶臭,谎言的恶臭。一切欲望、幸福和优美皆为虚幻。一切都在腐朽。世界是苦涩的。生活即是折磨。
    悉达多唯一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喜无悲。“我”被去除,不复存在。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在无“我”的深思中听便奇迹。这是他的目标。当“我”被彻底征服,当“我”消亡,当渴求和欲望在心中寂灭,那最终的、最深的非“我”存在,那个大秘密,必定觉醒。
    幸好提前读了点佛教史,要不还真不搞不明白作者在说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Aubrey
    2019-02-14 21:38:15 摘录
    我想,可能所有沙门都无法证悟涅槃。我们只寻得安慰、麻醉,我们只学了些迷惑自己的把戏。我们根本没有找到那条道中之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Aubrey
    2019-02-14 21:37:44 摘录
    我们走对了路吗?我们离知识近了吗?离解脱近了吗?抑或我们不过是在原地打转—— 我们原本不是要摆脱轮回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Aubrey
    2019-02-14 21:37:17 摘录
    但是我,悉达多,在修习和禅定中只收获短暂的麻醉。我仍似一个在子宫内的婴孩,距离开悟、解脱十分遥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Aubrey
    2019-02-14 21:36:35 摘录
    禅定是什么?什么是脱离肉体?斋戒是什么?什么是屏息敛气?那不过是逃避‘我’,是暂时从‘我’的折磨中逃出来,是对生命的虚无和痛苦的暂时麻醉。这种逃避、麻醉,即便是驱牛者也能在客栈中找到。他只消喝上几杯米酒或发酵的椰子奶就能忘掉自己。他将感受不到生活的痛苦,他被暂时麻醉,在米酒的杯盏间昏沉入睡。他同样能获得悉达多和乔文达通过长久修习才获得的弃绝肉体与停留在无‘我’中的感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Aubrey
    2019-02-14 21:35:59 摘录
    他学会诸多克己之方法。他通过受苦,志愿受苦和战胜疼痛、饥饿、焦渴和疲惫,走向克己。他通过禅定,通过在一切表象前心神凝定走向克己。他学会诸多修炼之道。他曾千百次摆脱“我”。他曾整时整日停驻在无“我”中。这些修行均从“我”出发,终点却总是回归于“我”。尽管悉达多千百次弃绝“我”,逗留在虚无中,化为动物、石头,回归却不可避免。重归于“我”无法摆脱。在阳光中、月华下,在遮荫处和雨中,他重新成为“我”,成为悉达多,重新忍受轮回赋予的折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Aubrey
    2019-02-14 21:35:35 摘录
    跟随一位沙门长老,悉达多遵从沙门戒律,修习克己及禅定。一只苍鹭飞越竹林时,他将灵魂嵌入苍鹭之躯。他化为苍鹭,飞越森林和山峦,吞食鲜肉,忍苍鹭之饥,啼苍鹭之哀鸣,死苍鹭之死。一匹死去的胡狼横卧沙滩时,他的灵魂钻进胡狼的尸身。他变成胡狼,尸体膨胀、发臭、腐烂,被鬣狗撕碎,被兀鹰啄食,成为一具骨架,化为灰,飞散在旷野中。悉达多的灵魂重新返回时,已历经死亡、腐朽和尘化,已品尝轮回阴暗的醉意。他好似猎人,在新的渴望中瞄准摆脱轮回的出口,缘起的终结之处,无忧而永恒的开端。他扼杀感官,毁灭记忆。他从“我”中溜走,融入陌生的万物中。他是动物,是尸身,是石,是木,是水。但他总是重新出定,在阳光下或月光中重归于“我”,在轮回中打转,重新觉察到渴望。他压制渴望,又收获新的渴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Aubrey
    2019-02-14 21:35:17 摘录
    悉达多唯一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喜无悲。“我”被去除,不复存在。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在无“我”的深思中听便奇迹。这是他的目标。当“我”被彻底征服,当“我”消亡,当渴求和欲望在心中寂灭,那最终的、最深的非“我”存在,那个大秘密,必定觉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Aubrey
    2019-02-14 21:34:17 摘录
    但这即是一切吗?献祭能带来幸福吗?诸神又当如何?创世的果真是生主而不是阿特曼?那唯一的、孤独的阿特曼?诸神不是形同你我?他们被创造出来,同样受限于光阴,同样命运无常,终有一死?那么向诸神献祭,是善和对的、明智和高尚的作为吗?除了阿特曼,还有谁值得去献祭,去尊崇?可阿特曼在哪里?去哪里找它,何处是它的居所?它永恒的心房在何处跳动?难道不是在内在的“我”中,在每个人坚不可摧的内心深处跳动吗?然而这“我”,这深处,这最终的阿特曼在哪里?它不是筋骨和肉体,不是思想和知觉,如智者们教诲的那样。它在哪里?哪里另有一条迫近“我”,迫近内在,迫近阿特曼的路?一条更值得寻找的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