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阿拉伯的劳伦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
……
[ 展开全部 ]
斯到那里进行活动。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支弹药,使其牵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非常讲究策略。他换上阿拉伯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因此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书中描写了劳伦斯以气魄发动的长途奔袭亚喀巴、大马士革土耳其守军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与阿拉伯枭雄费萨尔王子的友谊等诸多历史细节,突出剖析劳伦斯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内心对于英帝国中东政策的反抗与挣扎。为了突出劳伦斯的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壮举,作者还以并行线索叙述两位杰出的美国与德国情报人员的努力,实际上是一种对劳伦斯的衬托。 总之,这是一部出色的传记,传主充满魅力,传记本身也文笔优美流畅,情节曲折,而不失真,它是了解一战东线史、英帝国外交政策、中东现代史的钥匙。
[ 收起 ]
作者:[美] 斯科特·安德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72.00元
ISBN:750975923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4章 到最后一百万人
麦兜史努比
2018-06-03 15:18:22 摘录
只有黑暗时代和成吉思汗的蹂躏才可以与这场战争的灾难性相提并论。相比而言,在前一个世纪,大英帝国将自己的版图扩张到了五大洲,卷人了全球范围内约40场冲突—主要是镇压殖民地人民的起义,但也有克里米亚战争和布尔战争这样的大战——一共损失了约4万名军人。在随后的四年中,英国将损失这个数字的20多倍。在1870~1871年灾难性的普法战争中,法国在战场上伤亡约27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初三周,法国的损失人数就达到了这么多。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处于服兵役年龄的男性人口将会损失13%,塞尔维亚的总人口将损失15%,而仅仅在1913~1915年的这两年之内,法国男性的预期年龄将从50岁锐减到27岁(41。这场血腥大屠杀的领导者将会对这些统计数字变得麻木不仁,以至于英国将领道格拉斯·黑格在1916年发动索姆河攻势时—战役当天有5.8万协约国士兵伤亡,至今仍然是英语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会认为这些伤亡数字“不算严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麦兜史努比
2018-06-03 15:15:08 摘录
但在1914年的夏天,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细节:在过去的40年中,武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武器的老观念都已经过时了。这都是些不起眼的简单东西——机枪、长射程炮弹、带刺铁丝网——但就是因为这个疏忽,欧洲将闯入一场与大多数人的预期大相径庭的杀戮。
欧洲列强对这些警告的迹象视而不见,一个原因是,此前这些新式武器几乎完全是用来对付没有这些新式武器的人的,特别是那些试图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非欧洲人。在这些情况下,新式武器使得欧洲人可以对落后民族实施一边倒的大屠杀(这样实力悬殊的较量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以来还不曾有过),因此是欧洲各个殖民帝国能够在19世纪下半叶在亚非迅速扩张的最重要原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彩色插页1-20
手绘地图1-4
作者前言
序 章
第一部
第1章 花花公子在圣地
第2章 非同寻常的人
第3章 一件又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4章 到最后一百万人
第5章 可鄙的乱局
第6章 保守秘密的人
第7章 背信弃义
第二部
第8章 短兵相接
第9章 意图拥立君主的人
第10章 进军沃季赫
第11章 欺骗的迷雾
第12章 大胆的计划
第13章 亚喀巴
第三部
第14章 狂傲
第15章 奔向火焰
第16章 风暴聚集
第17章 孤独的追寻
第18章 大马士革
尾声 巴黎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彩色插页1-20
手绘地图1-4
作者前言
序 章
第一部
第1章 花花公子在圣地
第2章 非同寻常的人
第3章 一件又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4章 到最后一百万人
第5章 可鄙的乱局
第6章 保守秘密的人
第7章 背信弃义
第二部
第8章 短兵相接
第9章 意图拥立君主的人
第10章 进军沃季赫
第11章 欺骗的迷雾
第12章 大胆的计划
第13章 亚喀巴
第三部
第14章 狂傲
第15章 奔向火焰
第16章 风暴聚集
第17章 孤独的追寻
第18章 大马士革
尾声 巴黎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彩色插页1-20
手绘地图1-4
作者前言
序 章
第一部
第1章 花花公子在圣地
第2章 非同寻常的人
第3章 一件又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4章 到最后一百万人
第5章 可鄙的乱局
第6章 保守秘密的人
第7章 背信弃义
第二部
第8章 短兵相接
第9章 意图拥立君主的人
第10章 进军沃季赫
第11章 欺骗的迷雾
第12章 大胆的计划
第13章 亚喀巴
第三部
第14章 狂傲
第15章 奔向火焰
第16章 风暴聚集
第17章 孤独的追寻
第18章 大马士革
尾声 巴黎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欧洲列强对这些警告的迹象视而不见,一个原因是,此前这些新式武器几乎完全是用来对付没有这些新式武器的人的,特别是那些试图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非欧洲人。在这些情况下,新式武器使得欧洲人可以对落后民族实施一边倒的大屠杀(这样实力悬殊的较量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以来还不曾有过),因此是欧洲各个殖民帝国能够在19世纪下半叶在亚非迅速扩张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