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女
-
少女的性格和行为表现了她的处境,如果处境改变,少女的面貌也显得不同。今日,她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委托给男人,这已经变得可能。如果专注于学习、运动、职业培训、政治社会活动,她就摆脱了男性的困扰,大大减少关注感情和性的冲突。然而,她作为自主的个体,比年轻男人有多得多的困难要克服。我说过,无论她的家庭还是风俗,都不支持她的努力。另外,即便她选择独立,她仍然在生活中腾出一个位置给予男人和爱情。如果她全身心投入某项事业,她往往会担心错过自己女人的命运。这种担心不会得到承认,但它存在着,它破坏已确定的意志,表明了局限。无论如何,有工作的女人想将职业的成功和纯粹女性的成功调和起来,这不仅要求她把大量时间贡献给打扮、美容,而且更严重的是,这意味着她的主要兴趣出现了分歧。男大学生在设想计划之外,乐于投入思维的无偿游戏,由此获益良多;女人的梦想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她会去想容貌、男人、爱情,她只给学习和职业留下最低限度的时间,而在这些方面,多余之物才是不可或缺的。这不是弱智或思想无法集中,而是关系到难以协调的兴趣如何分配。恶性循环在此形成,人们往往惊讶于看到一个女人一旦找到丈夫,便轻易地抛弃音乐、学习、职业,这是因为她太少投入到计划中,以致在完成计划时得不到重大的利益。一切都联合起来遏止她实现个人抱负,而巨大的社会压力促使她在婚姻中找到一个社会地位、一种辩解。自然而然,她不力求通过自身在这个世界上创造自己的地位,或者她只是胆怯地这样做。只要社会上未能实现完全的经济平等,只要风俗允许女人作为妻子和情人利用某些男人掌握的特权,她就还会梦想得到种被动的成功,阻碍她自身的完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如果离开这个爱反抗的、古怪的孩子,两年以后重又见到她时,她变乖了,准备好了同意接受女人的生活。柯莱特对万卡预言的就是这个命运,莫里亚克早期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也是这样出现的。青年时期的危机,如同拉加什医生称为“办丧事”之类的“痛苦”。少女慢慢地埋葬了她的童年,埋葬了她以前那个独立的、专横的个体,顺从地进入了成人生活。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这是因为在少女的自恋和她的性欲注定她去感受的体验之间存在冲突。女人只有在退让中重新成为本质的,才接受非本质的角色。她让自身成为客体,就变成一个孤芳自赏的偶像:然而她拒绝硬要她回到非本质的无情辩证法。她想成为迷人的宝库,而不是被人占有的一件物品。她喜欢充满魔液的神奇的物神,而不喜欢把自身看做供人观赏、抚摸和损伤的肉体,男人钟爱作为猎物的女人,却逃避女魔头得墨忒耳。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足够出类拔萃的男人,使她能接受通过他异化。拜倒在自己塑造的、遥不可及的神祇面前是一回事,而委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是另一回事。许多少女长久地执著于通过真实世界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她们寻找这样一个男人,在她看来,他在地位、贡献、智慧方面都高于其他所有男人;她们希望他比自己年长,事业有成,拥有权威和威望;财产和名声使她们迷恋,意中人作为绝对主体出现,通过自身的爱把光辉和必然性传达给她们。他的优越地位使少女把给予他的爱情理想化,并非因为他是男性,她才期望献身于他,而是因为他是这个精英。不久前,一个女友对我说:“我想找到巨人,却只找到男人。”少女以这种高要求的名义蔑视过于普通的追求者,回避性的问题。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在女人中间,有一种消除羞耻感的合谋关系;个女人在另一个女人身上唤起的骚动,一般是不强烈的;同性恋的温存既不会破坏童贞,也不用插入,它们满足童年时阴蒂的快感,却不要求有令人不安的新变形。少女可以实现她作为被动客体的使命,却没有感到自身深深地异化。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事实上,她并非提高了自身的人的价值,才在男性眼中获得价值:而是按照男人的梦想去塑造自身,才能获得价值。在没有获得体验时,她始终意识不到这一点。有时她表现出与男孩一样的好斗;她试图以突如其来的权威傲然的坦率征服他们,这种态度几乎注定她要失败。她们一从最俯首帖耳的到最睥睨一切的—都懂得,要取悦人,就必须认输。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